第7部分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爸爸媽媽最難回答的問題,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是因為母親的反問,孩子才有了進一步思考的機會,因而有這麼好的回答。這時,媽媽應該褒獎孩子說“寶寶真了不起,就是這麼回事”。然後,媽媽還可以繼續鼓勵孩子:“我們再來想一想,指甲還有其他的作用嗎?”
“因為有了指甲的保護,我們的手指就不會受傷,我們還可以用指尖用力,把東西撕開,拿鉛筆、做家務、縫衣服。”
在孩子容易理解的情況下,舉些例子來說明。接著,還可以追加說明“當指甲變長後,很可能會劃傷自己或者小夥伴。所以當你的指甲長長了,就要讓媽媽幫你剪短。等你再大一點,還要學會自己剪指甲。”
孩子對世界最初的認識是對自己身體的好奇。他們可能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成人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這種理所當然,父母仍要給予孩子耐心、科學的解釋。與性問題相比,這類問題不那麼敏感,父母如果事先了解了一些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只要耐心地對孩子進行解答,相信並非困難。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5歲的姍姍在和媽媽一起看電視,看到電視節目中漂亮的電影明星,姍姍問道:“媽媽,我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會不會像她一樣漂亮呢?”
我長大了會像明星一樣漂亮嗎?
我會長得像爸爸這樣帥嗎?
我長大了不會像那個人一樣醜吧?
也許孩子與別人比較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而感到有些自卑;或者是孩子看到別人的優點,而感到一些羨慕。事實上,5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設想、幻想自己的未來了,在這方面,父母千萬不能讓她有悲觀的念頭,要鼓勵她,讓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媽媽怎麼知道你能長成什麼樣子呢!”
孩子對於未來的渴求是正常的,父母不要打擊孩子的這些良好的願望,應儘量鼓勵他,讓他在成長面前充滿信心。
“該變成什麼樣就變成什麼樣。”
“你現在什麼樣,以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孩子對未來一般抱有幻想,父母不要對孩子這些幻想予以打擊,而要溫和地給孩子以希望。
“你是小公主,當然長得像小公主一樣啦!”
“長大以後,大家都會改變,就像媽媽一樣。”
當孩子發問的時候,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行動、行為以及當時的情形和前後關係等,然後再回答。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裡,孩子問這些是因為她注意到了自己的面板有些黑,而不是像電視裡的明星一樣白白嫩嫩,因此孩子會從父母那裡尋找安慰。而父母此刻就要告訴孩子這樣一個道理:事情是變化發展的,每個人都有成長的機會,都可能變得更漂亮。
我為什麼要成為大人啊?
4歲的男男一不小心打破了碗,媽媽剛一說他,他就哭起了鼻子,於是媽媽便對他說:“像你這樣動不動就哭,怎麼成為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啊!”
於是男男問爸爸:“真討厭,我不想成為大人,是不是可以不要成為大人呢?”
成為大人有什麼好的呢?
我不想長大,可以嗎?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這個問題也經常被孩子提起。在孩子看來,小的時候可以貪玩、享受父母和其他人的照顧而不必付出什麼,這些都是很愜意的;而他們眼中的大人們整日忙忙碌碌,卻很少有時間去玩。所以他們的小腦袋中可能會生出這樣的念頭:做大人不好,最好能一直不長大——“我要拒絕長大”。其實,這也是父母培養孩子的一個困境。每個孩子都必須明白自己要長大,並擔負起大人的責任;目前沒有多少責任是因為他們還未成年,不足以擔負一些責任。
關於此問題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更動物性、更自我中心一些。而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要主動地向孩子傳輸責任、義務、付出等這些更為“成年”的觀念,以促使孩子的心智發育成熟,不至於變成自私、狹隘、沒有付出與合作精神的失敗的一代。
“這是不可能的。不論任何人,一旦時間到了,不想變為大人也要變為大人。”
這位父親在回答4歲孩子的問題時,簡直可以用“冷酷”來形容。這時候,其實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心理,要讓孩子對未來抱有希望。
“你擔心什麼?爸爸又不是要你現在馬上成為大人。”
對於孩子的憂慮,父母要給予關心和安撫,一味地斥責只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