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爸爸媽媽最難回答的問題,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加重孩子的憂慮。
“長大以後,必須要做很多事;所以就要從小學起,這樣長大就會了。但是,你距離長大還有很長的時間,所以現在你不用太擔心。”
像這樣告訴孩子就很好。對於成為大人,孩子可能在心理上有很多的負擔,這時還可以採用我們提到的常用的方式——試著反問孩子:“為什麼不想成為大人呢?”問孩子的感覺,除了可以幫助孩子消除相關困擾,也可以藉此給予較適當的回答。
“成為大人也很好啊,你會有更大的力氣和能力來幫助別人,會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還可以自己掙錢花,這多好啊!那時候,爸爸媽媽也會很高興的。”
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對未來充滿期望,同時這種回答也給了孩子一些責任感、付出感的意識,不失為一種回答問題的好方法。
如果我越來越小就會成為嬰兒嗎?
雪兒的姑姑剛剛生了一個小寶寶,人們(包括雪兒的母親)去探望她時,都不斷地點頭說“真可愛啊”,“多漂亮的小傢伙啊”,不少人還帶了禮物去,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嬰兒身上。
雪兒拉了拉媽媽的衣服,說:“媽媽,如果我越來越小,就會成為嬰兒嗎?”
“雪兒,你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是嬰兒。然後逐漸地長大,今後,還會繼續長大,所以不會變成嬰兒。”
“真沒意思。”雪兒撅著嘴說。
我還能回到小時候的樣子嗎?
媽媽我還能變小,坐到那個漂亮的小車裡嗎?
敢於求異思維,富有想象力和創造精神是一個人成才的必備條件。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制孩子,阻礙孩子開闊視野。成人在考慮問題時,常要受到許多潛在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卻不同,他們可以讓思維插上翅膀盡情翱翔,他們常常會想出出人意料的答案,這是很可貴的。
“你怎麼會問這麼傻的問題呢?”
願意思考、喜歡探索是孩子的一種天性。每個健康的寶寶都會這麼做的。但是,有些孩子漸漸地對事物探索的興趣減少了,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們不愛學習,馬馬虎虎,這又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恐怕同父母對孩子的提問採用錯誤的回答方式有關。
“別煩媽媽了,自己玩一會兒,我忙著吶!”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小,沒必要告訴他那麼多、那麼細,告訴他他也不懂。於是,往往三言兩語打發了孩子,或用糊弄的態度支吾過去。孩子雖然尚不懂事,但他們也能從父母的態度上感覺到媽媽和爸爸對他的做法是否贊同。父母總是敷衍,孩子的熱情自會日減。孩子的積極性受挫,久而久之,就不再喜歡提問了。
“嬰兒不能夠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也不能夠溜滑梯,更不能夠去商場買玩具。雪兒,你就是因為長大了,才能做到這些嬰兒無法做到的事。”
對於一個3歲的孩子而言,已經具有了某種程度的獨立性。她已經可以獨自走路,有時候還會撒野,有時甚至會反抗父母,不聽話時,還會捱罵。看到嬰兒受到大家的嬌寵,她十分羨慕,希望也受到同等的待遇,因而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不要像剛才那位母親一樣,只給孩子事實上的說明,應該告訴她,還有很多樂趣是嬰兒無法享受到的。這樣告訴孩子,就能夠有效地讓孩子擺脫想要成為嬰兒的想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媽媽會不會變成老奶奶?
晚上的時候,勞累的媽媽躺在沙發上休息。
4歲的洋洋偎在媽媽身邊問道:“媽媽,你會不會變成老奶奶?”
爸爸媽媽也會變老嗎?
媽媽,你可以永遠這麼年輕漂亮嗎?
爸爸將來也會像那個老爺爺一樣嗎?
我不想變老,可以嗎?
這個問題其實需要考慮孩子提出問題的背景。孩子可能看到媽媽很累,很憔悴,就擔心媽媽會很快變老。對此,父母應給孩子一個比較確切的時間概念。
“大概是在你上大學的時候吧。不過,如果你總是很頑皮,一直讓媽媽煩心,媽媽可能會更早成為老奶奶了。”
其實,孩子的意思是怕媽媽過早地變老,心裡非常害怕,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希望媽媽更有活力、更有精神。另外,媽媽回答問題時用“在你上大學的時候”這種說法也是不確切的。
“沒辦法,這是自然規律呀!誰也逃不掉的。”
生老病死的問題其實太過沉重,成年人尚不能完全承受,孩子稚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