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爸爸媽媽最難回答的問題,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心靈更無法擔負。這樣回答,會讓孩子覺得未來一片黑暗,甚至對於未來產生一種恐懼感,更會本能地拒絕長大、拒絕變老。這樣,一方面沒有得到理想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會變得消沉。
“媽媽也不明白,回家問問爸爸吧。”
如果媽媽回家後和孩子以及爸爸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效果會很好,但是如果媽媽將此作為推託、逃避的話,孩子會感到失望,並認為父母不守信用。而他們對於此問題還會從別的渠道尋求答案。
“沒事的,媽媽不會那麼快就成為老奶奶的。媽媽今天稍微累了一點,休息一下就會好的。謝謝寶寶對媽媽的關心。”
這麼回答孩子,孩子很快地就不會擔心了。而且,父母常常對孩子的鼓勵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愛他,會促進親子關係的融洽。
“等你長大後結婚,也生了一個像你這樣可愛的小寶寶後,媽媽就會做奶奶了。那時候,你的小寶寶就會叫我‘奶奶,奶奶’啦。不過那還要等上十幾年呢。”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希望母親年輕又美麗。他們並不希望母親有像奶奶一樣滿是皺紋的臉。一個憔悴的母親並不是孩子所期望的。因此,應該告訴孩子,自己要變成老奶奶還很早,孩子就會得到安慰了。
“寶寶,來,看看花園裡的這棵樹,這是桃樹。你看,一粒樹種子發芽了,這就是出生;樹苗慢慢長大,變得高大挺拔、枝繁葉茂,這就是桃樹的青春和壯年;它偶爾也會生蟲子或者葉片變得枯黃,這就是生病;後來,樹上結出了桃子,這些桃子的核也會發芽生長成新的小桃樹,這就是它們在養育後代;到後來,樹皮越來越粗糙,枯枝也越來越多,這是它變得越來越老了。而這時,越來越多的小桃樹們卻長大了,他們比自己的樹爸爸樹媽媽更加高大茁壯,它們需要更多的地方生長。這時候老樹就會枯萎,它們把地方讓給小樹們,自己變成肥料,進入泥土中,哺育著小樹。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是這樣養育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養育寶寶。你想想,是不是應該尊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爸爸媽媽啊?”
這種透過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告訴了孩子成長、衰老的全過程。衰老、死亡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必恐懼;同時還會告訴孩子,衰老是一種奉獻,是讓生命得以延續和輝煌的前提。這一教育方式,無疑讓孩子在得到答案的同時,還會對老人油然生出一股尊敬之情,可謂一舉多得。
“寶寶,我們上次看的那本書你還記得吧。人的身體是由很多細胞構成的。這些細胞不斷地複製製造新的細胞,而舊的細胞就不斷地老去了——就像你的面板老是有一些死皮啊什麼的。就這樣,我們的身體逐漸地長大。但是,年齡大了以後,細胞就不那麼有活力了,它們生長新細胞的力量就逐漸變弱了。這時候,老細胞也就會越來越多,於是,人也會變得衰老了,皺紋越來越多,力氣越來越小,頭髮也會白的,更容易得病。如果有一天,體內的細胞不再生長和活動了,我們的身體就會停止運轉,而死亡就來臨了。但是如果我們經常運動,吃飯睡覺又比較規律地話,這些細胞的活力就會增強,人就能老得慢一些。所以,要從小養成運動和按時休息按時吃飯的好習慣。當爸爸媽媽不注意時,寶寶也可以提醒我們哦!”
這是一種科學型的回答方式。對於較大的孩子而言,他們已經初步瞭解了人體的一些科學知識,因此,對他們講述一些具體的成長科學,他們也會理解的。同時又教育了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有益身心的運動,來增強身體的機能,延緩衰老的到來。
。。
為什麼爺爺那麼長時間不來看我呢?(1)
爺爺一個月前去世了,每週都要見一次爺爺的年年忍不住問爸爸:“我們怎麼還不去看爺爺啊?”
爸爸告訴他:“寶寶,爺爺去世了,我們看不到了,他也不能來看我們了。”
年年好奇地問:“爸爸,什麼是去世呀?”
奶奶為什麼那麼長時間不來看我呢?
外公去了哪裡?
為什麼外婆躺在那裡不說話也不動,外婆是睡著了嗎?
爸爸媽媽也會死嗎?
我什麼時候會死啊?
很多孩子最初瞭解死亡是從《獅子王》之類的電影中得到的。當孩子看到辛巴的父親穆法沙一動不動地躺在山谷裡,辛巴在一邊悲傷地站著,孩子這時候也許會向你發問:辛巴的爸爸怎麼了?這時候你可以舉一些自然界其他的例子:樹葉由無到有,由綠變黃而後凋零。或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