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當下的力量,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過去的話,那麼你就是透過當下的力量對治它、瓦解它了。回到過去裡,你找不到自己。進入當下,你才能找到自己。

瞭解過去不是可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為什麼做某些事、做某些反應、或者無意識地創造特別的劇碼、關係的模式等等嗎?

當你對當下的實相更有意識的時候,你也許會在突然間洞察到為什麼你的制約會以那些特定的方式運作。比如說,為什麼你的關係遵循著某一個模式。你也許記起過去發生的事件,或者看得更清楚了。這麼做很好,而且有用。不過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或缺的是你有意識的臨在。它足以瓦解過去。它是轉化的觸媒。因此不必費心瞭解過去,儘可能地臨在。過去在你的臨在裡無法存活。它只能在你缺席的時候活下去。

第五章 臨在狀態

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你一再地說臨在狀態才是關鍵。在知性上我瞭解,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經驗過它。我納悶的是它是我想的那回事嗎?還是完全兩碼事?

它不是你想的那回事!你既不能思考臨在,心智也無法瞭解它。瞭解臨在就是處於臨在。

你可以做個小實驗。閉上眼睛對自己說:“我想知道我的下一個念頭是什麼?”然後就戒慎戒懼地等著下一個念頭。要像一隻守著老鼠洞的貓一樣。看看什麼念頭會從鼠洞裡邊竄出來?現在就試。

怎麼樣?

我等了好久才竄出一個念頭。

完全正確。當你處於深刻的臨在狀態時,你就從思想裡解脫了。你萬念俱息,然而卻處於高度的警覺中。你有意識的專注——沉落到某一個層面的那一刻,念頭便蜂擁而入。心智的雜音又回來了;你便失去了寧靜。你又回到了時間裡。

據聞一些禪師為了測試門徒的臨在度,經常出其不備地賞以當頭棒喝。相當震撼!如果門徒能像耶穌對臨在所做的比喻一樣:“把他的腰腹束緊,把他的燈點亮。”也就是全然臨在,處於警覺狀態的話。他就會察覺到師父溜過來,而及時地阻擋他或者閃開。萬一他捱了棒子,那就表示他沉溺在思想裡。也就是不臨在,無意識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保持臨在,有助於你往內在紮根;否則你就會被擁有大量動能的心智,像湍急的河水一樣,把你拖進激流裡了。

你說“往內在紮根”是什麼意思?

就是全然地進駐在身體裡的意思。始終把你一部分的注意力,擺在你體內的能場上。換言之,就是從裡面感覺你的身體。身體的覺知使你臨在。它把你錨定在當下。(參見第六章)

“等待”的奧秘

就某一意義來說,等待可以比喻做臨在狀態。耶穌在他一些寓言裡,常用等待做比喻。這不是我提過的否定當下的無聊,或坐立不安的等待。也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的某一個點上,而把當下感知為阻止你得到所欲,把它當成障礙的那種等待。這是一種不同品質的等待,一種要求你全然警覺的等待。狀況隨時都會發生,如果你不是絕對地清醒、絕對地寧靜,你就會錯失掉它。這就是耶穌所說的等待。在這種狀態下,你全副的注意力都在當下。沒有做白日夢、思考、回憶和期盼的餘地。裡面沒有張力、恐懼,只有警覺的臨在。你與整個本體,與每一個細胞臨在。在這種狀態之下,那有一個過去和一個未來的“你”,你喜歡說人格也可以,幾乎不存在了。可是,任何有價值的都不會減損。本質上你還是你自己。事實上,你比之前更是十足的你自己,或者說,只有當下的你才是你真正的自己。

“要像僕從等待主人回來一樣,”耶穌說。僕人並不知道主人幾時回來。所以他保持著清醒、警覺、鎮定、寧靜,以免錯過了主人的到來。耶穌還在另一個比喻裡,提到五個粗心大意(無意識)的女人。由於她們沒有足夠的油(意識),點亮她們的燈(保持臨在),因此錯過了她們的新郎(當下),而不能參加婚禮(開悟)。他用這五個女人,來對比另外五個有足夠燈油(保有意識)的女智者。

即使寫福音書的作者,都不懂這些寓言的意義。因此在他們下筆的那一刻,便埋下了第一個誤解和扭曲。以訛傳訛的結果,它的真義便蕩然無存了。這些寓言指的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心理時間的終結。它們指出了我執心智的超越,和徹底地活在一個新意識狀態裡的可能性。

美髮生在你臨在的寧靜裡

你剛才描述的情形,在我獨處或置身大自然的時候,偶而有過短暫的經驗。

是的。禪師都用三摩地(samadhih)來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