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邀請,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如東北一般,“悉數統制糧食購銷、盡得購銷之利”,但仍然打破了糧商對浙江糧價控制,更重要的是透過借糧於民的方式,獲得了百姓的信賴,從而為將來收購糧食直至壟斷市場打下基礎。而相應的糧食公司的成本亦能從根本上高利盤剝、穀賤傷農等問題,進而使鄉農收入增加,達到增加消費,刺激商業的目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按照那些人的說法,這是市場的基本迴圈,鄉農越窮生意越難做,生意難做就談不上振興商業,反之亦然。正因如此,只有千方百計的增加鄉農的收入,才有可能刺激商業發展。

雖說不懂做生意,但是袁世凱卻懂得口袋裡有銀子才敢花銀子的道理,可以說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從去年開始在權衡數月後,同意設立糧食公司“與民爭利”,而爭的這個利,就是為了藉手糧食公司把地利從富紳的手中放還到鄉農之手,當然官府亦能從中漁利。

其實,袁世凱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恰恰是因為其在心裡同那位東北的三省總督在那裡比著,於其看來既然他唐浩然能用這些法子辦成事業,他袁世凱自然也能憑此成事。也正是這種心態使得袁世凱在無形之中模仿著東北,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其主持下浙江的新政銳變。

當然,袁世凱之所以能夠於浙江推行比直隸等地更為大膽的新政措施。恐怕還是因為其特殊的位置,在名義上浙江屬閩浙總督轄區。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袁世凱都是北洋布在江南的一著棋子,這使得閩浙總督一直不能插入浙江之事,而另一方面,北洋衙門卻又因種種原因,無法直接插手浙江,這自然導致了袁世凱可以於浙江省“肆意妄為”,幾乎全無顧忌。當然最重要的是李鴻章支援他的那些“肆意妄為”的新政之舉,李鴻章,甚至張之洞等人,都需要看看這這種仿效到底能否成事。

恰正像當年唐浩然所說一般,中國太大,船大不易調頭,所以有些新政舉措,需要闢地嘗試,先行以試行,待試行成功後。再放之於全國,東北之政於東北偏遠之地可以成事,但於內地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袁世凱治下的浙江就是答案,就是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需要的答案。

“再則,以季直兄看來,當今之世,若中國之鄉紳仍困守于田,又焉能有將來,困守于田又國家又有何助益?因而於小弟看來,方今之世,非工不強。非商不富,國家欲求富強。必當興辦工業,振興商業。除此之外,別無他途,而今日小弟之所以以糧食公司廢以鄉紳高利,所謀者,正是令其看到田利微薄,進而轉入實業,以工商求富,豈不勝於苛榨鄉農?”

一番大道理從袁世凱的口中傳入張謇的耳內,卻讓張謇驚訝之餘,同樣用佩服的眼光看著袁世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會怕沒有誰比他更能體會其中意味著,以至於好一會方才感嘆道。

“慰亭之遠見,遠非為兄所能豈及!為兄佩服、佩服!浙江父老能得慰亭這般父母,實是三生之幸!”

如果說先前張謇還心存芥蒂,那麼現在聽了袁世凱的這番為國為民的話語之後,內心深處充斥的只有佩服之意了,以至於那些許芥蒂全因袁世凱的這為國為民之心而蕩然無存了。

張謇在言語以及心態上的變化,讓袁世凱心下一陣得意,他焉能不知其心底在想些什麼,心知其為自己言語打動的袁世凱言語倒是沒有顯出得意之色,反倒又是誠懇的說道。

“季直兄既然意投身實業,如若兄長不嫌棄,不妨考慮於我浙江投資,若兄能於浙江投資,小弟必給予最優厚之條件,不知兄長以為如何?”

袁世凱的邀請確實是誠心誠意,於袁世凱看來張謇是個辦事業的人,與其讓他在江蘇辦事業,倒不如請入浙江辦事業,至於浙江本地的商紳,還沒有幾人能入他的眼界,當然更重要的是在浙江,張謇只能依靠他袁世凱,而相比之下浙江的那些地頭蛇……則只能謹慎用之了。

對袁世凱的邀請張謇並沒有立即給予拒絕,而是言道著要加以考慮,隨後他又把話題一轉<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慰亭,這世人皆知,自他武昌主持東北以來,其所辦之工廠可謂天下獨有,海內無雙!聽人說,那瀋陽槍炮廠要超過德國的克虜伯廠,以弟看來,這將來東北之勢誰人能擋?”

這顯然是不合事實的出格誇大之詞,對歐洲並不陌生的袁世凱,對於國人的這種誇大之詞,只是淡淡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