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強國之道,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歐美的大學中去留學,今年我們派出的是1032人,明年我們可能要派出兩千人,後年可能會是三千人,幾年後,我們甚至會上萬人的派出……”

歷史告訴唐浩然智力資源能夠自給直接決定了的國家的未來,而欲解決智力不足這一困擾中國近代百年的問題,只有一個解決之道,那就是不斷的派出留學生,透過大量派出留學生在短時間內培養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對於留學生的派出,唐浩然正是意欲透過大規模派出留學生,以儘快實現智力上“自給”,而不像現在這樣,智力嚴重依賴“外援”。

“五六年後,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就能取代一部分僱傭的外籍人員,十年後,現代智力匱乏的局面將會得到緩解,健全的自我培養體系將會建立,到那時,我們才真正為成為強國打下第一塊堅固的基石,至於所謂的工廠……相比於人才。不過只是輔助罷了!”

這個時代所有的西方資本家都是逐利的,他們會把最優秀的裝置以至專利賣給外國,因此工廠只要有錢就能建起來。但是沒有人才,誰來建設工廠、管理工廠呢?

而這正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培養出自己的人才,以至於工廠管理像是衙門。工廠生產則完全依賴西洋技師,甚至即便是那些西洋技師亦大都是外行技師,生產出來產品完全不甚適用。

即便如此,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幾十年間所裱糊的那點窗戶紙,在百年後竟然讓許多不明就理的人感嘆“我大清的開化”,“我大清的文明”以及“工業發達”。

可實際上那不過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甚至就連城堡都談不上。只不過是無根之萍罷了,所造出的那些證明著“我大清工業發達”的武器,不過只是劣質而又無法標準化的“作坊貨”,正如某個特殊時期那些所謂的“獻禮車”、“獻禮飛機”一般,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而“我大清”的江南製造局、金陵製造局等局廠製造的“爭氣炮”、“爭氣槍”。甚至連他的創辦者——李鴻章自己都不用,北洋陸水師更是全用洋貨,而那些所謂的“爭氣炮”、“爭氣槍”往往只是用來打發窮省防軍,縱是如此因槍炮不堪使用,退貨亦是經常之事。甚至為窮省所拒。

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

是機器不夠先進,所以生產不出效能優良的武器?當然不是,實際上無論是江南製造局也好,金陵製造局也罷。以及漢陽兵工廠,他們的生產裝置至少在當時使用的都是英國或德國製造的先進裝置,可就是這些使用著先進裝置的工廠。卻生產不出合格的武器。甚至完全是在浪費生產原料,生產許多價格昂貴、質量低下,且不適應現代戰爭的武器。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

正是人才,正是人才的匱乏導致了直至江南製造局建成半個世紀後,其仍然未能發展成為真正的現代化兵工廠,仍只是一個“工廠式的作坊”。也正是人才制約了洋務工廠的發展。無念經是江南製造局也好,亦或是規模龐大的漢陽兵工廠。人才是其發展的瓶頸,即便是少數幾名技術人員。亦無法改變其整體上的人才匱乏。

在許多情況裡,各個工廠裡的領班和工人都不瞭解進料和生產機具的正常運作速度,因此機具常常沒有被利用到極至。連最基本的技術工人尚不合格,更何況是其它人才靈武逆天最新章節!

沒有人,一切都是空談!

深知在過去的兩年間公司以及府中的發展一直制約於智力資源不足的唐浩然,自然將如何培養人才作為一直以來的工作重點,現在自然也不例外,甚至相比於過去又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因為現在他不需要再去考慮是培養朝鮮人還是中國人的問題。

“現在……”

話聲稍稍一頓,從思緒中回覆過來的唐浩然,從窗上的雪茄煙盒中取出一根雪茄煙,然後把菸頭切掉,現在唐浩然已經將吸菸的習慣改為抽雪茄,在雪茄煙點著之後,房間內頓時瀰漫起一陣雪茄的香味。品味著雪茄的香味,唐浩然將視線投向窗外,

“鶴蘭,有一些人看不清教育部的重要性,在他們看來今後每年總督府的財政支出的20%用於教育,實在太多了……”

視線始終在窗外的唐浩然唇角微揚,確實有些太多了,以明年的預算為例,教育經費足有700萬之多,以東北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多達一元以上,而這僅僅只是總督府提供的經費,如果疊加省級30%,市縣鄉50%的地方支出,人均教育經費將超過1.5元,這無疑是許多人無法理解,尤其是在總督府財力本身就不寬欲的情況下,支出上千萬元的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死神逃學日記

不可沽名學霸王

從霧隱開始的大筒木之路

北極熊丶

替嫁王妃會玄術,病秧王爺有福啦

別人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