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著眼將來,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份報告可以解決農務科所面臨的問題,但是松本的話,卻讓最近有意迴避一些問題的唐浩然,再一次皺緊了眉頭,
土地恰恰是最近府中爭執不下的一個問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無解的地步。一方面是私人私心,至於另一方面呢?則是總督府的公利!
根據農商部初步的統計,東北三省“無主荒地”多達6億畝,而包括草場在內的旗地亦有多達十數億畝以上。這些土地是總督府直接掌握的財富,如果能夠妥善加以利用的話,至少如若按照“公地放租”的方式加以租讓,在未來的十數年間,總督府將能夠獲得數以十億計的財富,而不僅僅只是幾千萬眼前之利。
但在過去兩個月間,這些土地如何分配、如何墾殖,始終都是府中爭執不下的問題所在,儘管唐浩然有意擱置這一問題,不斷擴大農墾團的規模,同時簽署命令實施“公地放租”,但卻並不妨礙一些官員在會議上提及墾殖問題。
過去在朝鮮的時候,作為朝鮮的統監的唐浩然所愁的是土地不足,而現在愁的卻是那麼多土地如何分配,如何利用,如何對億萬畝荒地加以墾殖。億萬畝耕地如何墾殖,對於統監府而言,這無疑是擺在面前最為迫切的問題,這一問題之所以迫切,原因再簡單不過——人口。
經歷了明末的屠殺以及滿清對所謂“龍興之地”的數百年封禁之後,現在的東北三省可謂是真正的地廣人稀,一百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甚至不足七百萬。而其中多半集中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絕大多數地區都可謂是人煙罕致,即便是“人丁興旺”的遼寧,也是遍地荒地。正是稀少的人口才使得俄國對東北呈現出躍躍欲試的野心。
無論是出於鞏固邊防的需要,亦或是自身實力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都要求東北地區需要儘可能引進人力資源,而土地無疑是最好的“誘餌”。雖是如此,在招民墾殖的問題上,因為總督府內部並沒有達成共識,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為利益上的分歧,使得唐浩然只能“一意孤行”的使用農墾團進行統一墾殖。
而統一墾殖帶來的另一結果就是土地凍結——凍結一切非政府開墾行為以及土地交易。而這則是為了確保土地資源不至於流失,為保證總督府“財產”的必要手段。其同樣可以避免發生旗地流失現象,如清末時,東北億萬旗地就被旗人上層功出賣或託庇於漢人地主名下,導致鉅額財富平白流失。
當然這只是一種名義。直到現在仍未“解凍”,卻為了避免墾殖公司與地方官廳沆瀣一氣,倒置大量土地流失。正因如此,總督府才會凍結自今年5月以來所有的土地交易,期間的土地交易皆為非法,一率作廢,從而保證公有財產不至於流失。儘管這種凍結有些蠻橫,但卻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財產轉移。
而在另一方面土地交易的凍結則導致各種公共用地都需要由總督府批准。現在建農業試驗場站自然需要土地,當然需總督府的同意,實際上也就是唐浩然本人的同意。沒有他的簽字同意,那怕就是一分土地的交易也屬非法,非但不會受到法律保護,一但被發現是在凍結令簽署釋出後交易,交易土地還將會被沒收。
深知農業試驗重要性的唐浩然對於農業試驗用地自然不會吝嗇,更何況沒有比這更正當的理由了。於是當即便拍板說道。
“嗯,我看每個試驗站可以先以一萬畝為準。如果是畜牧草場的話,可以考慮增加十倍……”
現在“財大氣粗”的唐浩然一出口自然是能嚇到人的數字。之所以會這麼大方,卻是因為父親的一些經歷——研究所的試驗田從來都是不夠用的。深知農業是這個時代中國的根本產業的唐浩然,自然不會吝嗇那幾畝無主田地。
在松本等人的驚詫中,唐浩然又繼續說道。
“不過,這些地也不是白給你們的,除了供試驗站進行農業試驗之外,你們還要組織人員負責對當地的土壤環境進行調查,為將來總督府劃分的墾牧區作理論支援,明白嗎?”
“嗨,請大人放心,我等絕不會讓令總督大人失望!”
當松本拍著胸膛表態的時候,唐浩然只是不以為意的笑了笑,而是笑容中卻帶著一絲憂慮,而這憂慮的原因恰恰是他與統監府眾人分赴的另一個原因——東北三省地區的沙漠化,在後世是一個被人忽視的問題。
清末,特別是光緒末年於東北實施實施“新政”,其中心內容就是“開放蒙荒”、“移民實邊”,放墾的結果就是東北地區生態環境遭到空前破壞,尤其是東部草原地區幾千年裡發育的那層厚不過只有十數厘米的黑土地,在人為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