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北洋衙門,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從進了十月,這京城的天氣便一天天的冷了下來,天氣冷了,可朝堂上卻越發的熱鬧了起來,從年中北洋衙門藉著“東顧之憂”生生把海軍衙門的二百萬兩築路款給奪了過來,開始築起鐵路來,這戶部便開始抱怨起銀錢窘急來,先是一份摺子請緩發京城旗餉,惹的天怒人怨,京城的老少爺們無不是罵著那位翁常熟,可罵過沒幾日,這風聲便是一變,弄了半天不是翁常熟把銀子給花沒了,原來這銀子全都被北洋拿去修鐵路買軍械去了,頓時那罵聲便落到了天津的李鴻章那,似乎這天下的銀子都被他李鴻章給花了似的。

這邊李鴻章上了個摺子請旨為北洋水師諸艦添制最新式阿姆斯特郎速射炮,那邊便是有一群言官紛紛上折要求駁回,大有天下之銀餉不能全用於北洋的道理,也就是在這風頭上,一份從朝鮮統監府上的摺子,卻又於朝廷掀起了浪來,這摺子倒也簡單——請修鐵路至盛京同關外鐵路連,以固藩離以解東顧。

好嘛!

這摺子一遞頓時讓言官們找著了理來,紛紛上折贊同,這些年不是成天說著朝鮮藩蘺固否,事關祖宗之地根本嘛,原本就對北洋“天下之餉具濟一方”心存不滿的言官清流們,在翁同龢張之洞等人的授意,紛紛於朝中大談朝鮮藩蘺的重要,更言稱“非鐵路相通不可鞏固藩蘺”。

言官清流們談著,皇上瞧著那局勢大有不同意不可的勢頭,雖說心裡想把那路款解到朝鮮去,但李鴻章的摺子裡提的到清楚“築路已展。斷不可半途而廢”,於是和過去一樣,碰到難題的光緒便把皮球踢給了慈禧,接過這皮球的慈禧太后也知眾情難違。好在心裡已早有打算,再說原本這蘆漢路款解修關內外鐵路。原本就是出於平衡之需,至於“東顧之憂”反倒是其次,眼瞧著清流眾人藉口朝鮮築路針對北洋,便接急頒了兩道懿旨,一道是就朝鮮之憂朝宮廷有所曉諭,同意朝鮮築中為“鞏固藩離之必要”。但同時又稱朝鮮之路當為內外鐵路之支線,既內外鐵路已修,展線亦無不可,也勉勵“大小臣工,精白一心。共體國事”。

另一道懿旨,則是直接發給李鴻章,令其與朝鮮統監府會商鐵路展線一事。換句話來說,慈禧三言兩語的便化解了這個問題,既讓清流眾黨說不出話來,又讓北洋有了迴旋的餘地,而在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卻忽視了一點。她為自己穩一穩腳步,卻不能彌補清議對醇王和李鴻章的不滿,亦無法改變朝中清流與王公軍機和地方實力派間分歧。但這種平衡與互相制約恰也正是她所需要的。

如果說整件事中,唯一讓她有欠考慮的恐怕就是把駐朝統監的位置放平到了北洋大臣衙門同等的位置,或許旁人意識不到的這一問題,但於宦海沉浮數十年的李鴻章卻在第一時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這邊朝廷把朝鮮築鐵路一事踢給了兩個衙門,自行商辦鐵路。作為北洋大臣的李鴻又豈沒有嗅到其中的五味,於是在懿旨下來之後。便第一時間招集幕僚問計。

“荃帥,”

周馥瞧著端著茶杯的李鴻章說道。

“既是由兩衙門會商此事,且朝鮮鐵路又是內外鐵路之展線,那理應待到鐵路修至盛京後,再行定奪!”

“只恐怕,如此一來,唐子然定會不滿。”

張佩倫在一旁邊說道,

“若是不速結此事,不知會惹出多少亂子,到時若是影響築路一事……”

說著話,他朝著唐廷樞與盛宣懷兩人看去,現在鐵路一事是由他們兩人負責的,他們兩有什麼意見?

“大人,這路款不斷不解往朝鮮!”

生怕張佩綸說出解路款於朝鮮的主意,好不容易爭著築路的盛宣懷那還會罷體,連忙急聲駁道。

“朝廷每年撥款不過二百萬兩,以此款築路不過七十餘里,若解款往朝鮮,恐怕沒有十年二十年之功亦難成此路,內外鐵路懸決,必將為他人乘!”

盛宣懷的話頓時卡住了李鴻章的命門,之所以爭奪路款築內外鐵路,卻是為了打壓張之洞,否則數年之後,世人言洋務,恐怕只知張南皮,又豈知他李合肥,再則,若是鐵路築上十年二十年,這十年二十年間,又會生出多少變亂?惹出多少麻煩?

可這築路卻不是想築便築,需要銀子,若是解路款於朝鮮,這一年恐怕連這幾十裡鐵路亦修建不得,默點下頭,算是表示了贊同,李鴻章的眉頭卻是緊鎖著。

“豈有此理!這唐子然未免也忒不念情份了,若是沒有咱們北洋給他撐著腰,他又豈能安穩的當這朝鮮的太上皇,中堂大人,以職下之見,既然朝廷令其與衙門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