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不下,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全長260公里的漢平鐵路,分成26個工段同時雙向施工,儘管只是先築路基,待路基完工後,方才鋪設軌道,雖說路線已經再三勘測,且又有仁漢鐵路的經驗,但誰也不知道在施工過程中會碰到什麼問題。

“十二個月……嗯,應該差不多吧!”

唐浩然所指的差不多,指得是鋼鐵廠的工期,在歷史上,漢鐵鐵廠用了兩年十個月竣工,而扣除填土墊高的八個多月,裝置安裝以及廠房建設一共用了兩年時間,而相比之下,仁川鋼鐵廠基建工期只14個月,除省去了無需防洪的填土墊高的工期外,如鍊鐵高爐之類的裝置,皆安裝於採石場舊址,修建仁漢鐵路採石用掉一座小山包,地基穩固遠勝於漢陽鐵廠。而最重要的卻是人——只要投入足夠人力與裝置,就能最大限度的縮短工期。

“十二個月後,鋼鐵廠應該已經投產,路軌、魚尾板路釘。亦可自產,到時候應該還能再節省一筆資金,眷誠,如果資金允許的話,還可以用新路抵押貸款。考慮向南北展線,到時勞役還可以再多徵發一些。”

在詹天佑應下之後,唐浩然又轉向辜鴻銘說道,

“這勞役教育的事情,到時候教育處可要負起全責,要知道。咱們不僅僅只是為了省錢,還有更深、更長遠的用意,你和華陽洞書院那邊聯絡一下,讓他們派出書生,教育勞工識字。尤其是要教會他們說漢語!”

儘管無意教育朝鮮民眾,但出於鞏固朝鮮親華的考慮,唐浩然卻又不得不想法教育朝鮮百姓,而這教育,就必須先令其識字,尤其要令其學會漢語的,至於識字,所謂“諺文”也就是所謂的世宗大王下令創造專為庶民使用的“訓民正音”就是後世所謂的韓文。現在的“諺文”,當然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甚至唐浩然都懷疑,如果推廣“諺文”的話。朝鮮人自己都會強烈反對,畢竟在歷史上“諺文”剛一頒佈,即遭受朝鮮士大夫的強烈反對,在朝鮮士大夫看來,漢字不僅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其它周邊民族所創造的文字都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夷狄之末技,朝鮮民族仰慕和追隨漢文化。自應完全使用漢字,而不應創制自己的文字。如果創制自己的文字,那就等於背離了優秀的漢文化,而自甘墮落到夷狄中去了。把自己的文字貶成是“螗螂之丸”,把漢字捧成是“蘇合之香”。

而後來的燕山君,其是朝鮮歷史上公認的暴君,則更是走向了極端的極端。因為有人說他充滿殘暴和血腥的詔書是用朝鮮文字寫成的,他竟下令禁止教學朝鮮文字,並把用朝鮮文字寫成和譯成的書都集中起來燒掉,使用朝鮮文字及知情不報者都將受到嚴懲。

在後來的好幾百年裡,訓民正音仍然沒有流行起來,無論是朝鮮王室,士大夫或學者是非常鄙視訓民正音,用訓民正音寫的文章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人人都還是以會寫漢字為榮,認為漢文是要用畢生精力才能學好的,是真學問,稱之為“真文”,至於庶民使用所謂“諺文”,太簡單,是卑下的文字,甚至嘲諷其是“便所文”,也就是隻有上廁所的時間就可以學會的東西,自然對其不屑一顧。

得益於此,雖說普通的朝鮮識字者漢字讀音與國人不同,但字意卻與中國相同,完全可以透過筆談的方式加以交流,不會有任何不便,但這還不夠,對於一心想將朝鮮這片中華故士收回的唐浩然來說,他還需要朝鮮人學漢語,而透過長時間的勞役,教授其漢語、漢字,則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上層心存慕華之心,自然無需去影響,但下層還是需要一些利益加以引導。

“是,大人,不過,那些朝鮮士人,總是堅持以《洪武正韻》和《韻略易通》的發音為準音,”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拼音一事,辜鴻銘可沒少同那些朝鮮學者打交道,亦深切體會到朝鮮學者的保守。

“大人,雖說明時官話亦是漢語,可其讀音總於現行北京官話,有所不同,這到底是用現行官音,亦或是《洪武正韻》和《韻略易通》,到現在還沒定下來。大人,您看,此事如何是好?”

(語言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尤其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洪武帝定《洪武正韻》即是為恢復中原雅音,一掃狄夷之風,雖是不成,但卻也確立了南京官話的明朝官話,而朝鮮官員著寫的《燕行記》中亦有對中國音律不在的痛心疾首之感傷。ps;到月底了,求月票!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歡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