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眼光,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爭會帶來混亂,同樣也會帶來財富,而其之所以會帶來兩者,恰恰在於其打碎了一切,舊秩序的崩潰會給社會帶來混亂,同樣也會帶來數之不盡的機會,而機會對於有準備的人來說,就意味著財富。【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800】
恰如同此時的東三省,當三省總督府努力於三省構建起較之過去截然不同的民政體系時,作為舊時三省的商埠首地的奉天,非但已經從戰時的混亂中恢復過來,而且相比過去亦變得更加的繁華——一家家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於奉天城內開業,這些公司可不是過去洋人於奉天開設的屈指可數的洋行,而是那些隨著大軍打來的剪掉辮子的國人開辦的公司。
實際上這些公司並非在戰爭結束後方才進入東北,他們中有一些公司早在戰前就進入東北,而在戰爭期間這些規模不等的公司,更是在戰地為軍隊籌集了價值上千萬的物資,儘管這些物資大都沒有使用,但卻充分的展現了商業的力量——正如同天津、上海的北洋貿易分公司一般,於租界中大量屯積物資,使得清軍無法在兩地籌集到足夠的物資。
在戰爭結束後,關內外屯積的價值數千萬的物資,又被北洋貿易售予俄國人,非但沒蝕本反倒因價格上漲又賺了一筆,至於那些參與其中的公司無不是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在戰爭中發展起來的公司立即湧入東北,開始搶在經濟統制前獲得某一行業的領先或優勢地位,從而在統制後獲得政府特許。
對於這些從朝鮮來到東北的國商來說,他們已經習慣於同統監府打交道,對於其政策自然並不陌生,而此時的東北對於他們來說,恰如一片商業上的處女地,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統制經濟在短期內不會推廣至東北,這意味著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發展自己。
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這句話著實不假。當數百家公司爭搶著東北的商業市場時,福安公司這家並不起眼的小公司,卻把注意力投向了另一個市場——棉布市場。
儘管這場衝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在衝突期間。進入東北的部隊為了獲得補給便實施了戰地徵用,以在就地籌措諸如食物、馬匹等物資,儘管其中的一部分支付了銀元券,而還有相當一部分,準確的來說絕大部分徵用。【\網 w ww.aixs】只是開出了一張徵發券,接受徵發券的人可在當地民政廳申請償還,而在整個戰爭期間,由軍隊開出的徵發券高達數千萬元。
對於政府而言在戰爭結束後,要保持政府信譽就需要兌現那些徵發券,而另一方面於其又是沉重的負擔,畢竟在戰爭時期許多物資的徵發價格原本就存在太多的問題。
而在戰爭中立功的北洋貿易公司出面向總督府申請負責處理此事,按北洋貿易的做法,就是不直接還錢,而是用棉布之類的洋貨償付。至於對方,不換洋貨只想換白銀啊,那就什麼都得不到。換,還是合算地。當然為了從仁川運輸諸如棉布之類的洋務,免除了一定的運費、港口費。【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800】而且北洋貿易藉此擴大自己在東北的影響力,從英美商人手中奪取東北市場時,幾名公司的貿易員卻注意到一個不為人覺察的細節,也正是這個細節促成了福安公司的成立。
“吉林韓家那邊,答應把120萬元的洋貨,作價八折售給咱們……”
李程遠口中的吉林韓家指的是有著“關東金王”之名的被人稱之為“韓邊外”的韓憲宗。而韓邊外所轄的的夾皮溝一一帶金礦百姓,更是隻知韓家,不知國家不知官府,而“韓邊外”在“獨立王國”內自立法度、行賞罰、課賦稅。先是長期脫離政府管制,其早些年間又被政府招安,而在第三師進入吉林時,其奉吉林將軍之命民,招募獵戶壯丁數千人,編成步營數營。因韓憲宗年已古稀,韓登舉主動請纓,替祖父掛帥出征。
這些獵戶憑著對山林地形的熟悉給第三師帶來一定的傷亡,但其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在幾場激戰後獵戶營主力被殲滅,韓登舉也逃回了夾皮溝。在擊潰韓家主力之後,得理不饒人的第三師立即派出一個營護送民政官往夾皮溝,憑著大勝之威於當地建立民政廳,瓦解了韓家於夾皮溝一帶數十家金礦的統治,隨後又“徵發”了一大把筆物資——其中韓家等金戶“交出”的多達九萬兩金砂,則戰爭期間最大的一筆“徵發”白銀之輪。
原本在徵發的時候,誰都沒覺得這筆錢會有還人的時候,畢竟誰都以為這戰場上的徵發最終是筆無頭債。可未曾想的是,為了維持政府信譽,總督府剛一遷往東北便立即釋出政令,承認戰時徵發,並宣佈所有戰爭期間的徵發一率由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