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筆刀,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從這些訊號中,高橋是清立即意識到,這幾天肯定要出大事,否則銀行絕不會往清國調動鉅額現銀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擠兌。
可會是什麼大事呢?
如果所料不差的話,事件一定是由府中策劃的,否則其絕不會主動調現銀用於穩定國內分行。
盯著紙面上的數字,高橋是清整個人不禁陷入沉思之中,突然,他手中的鉛筆猛的一下跌落至桌面,於唇邊喃喃道。
“難道是……”
一定是了,除非是那種大事,否則銀行又豈需要調動鉅額現銀應對擠兌?
“能夠應對可能發生的擠兌嗎?”
面對坐在面前的唐浩然問道他最為關心的事情,自朝鮮銀行成立以來,其一直是府中最堅實的經濟支柱,即便是在出售南非礦業公司的股票獲得數千萬英鎊資金的情況下,銀行於國內設立的分行以及證券交易所,依然在源源不斷的向府中和公司提供鉅額貸款,而證券交易所更是募集了數千萬兩的現銀。
在府中策劃這場戰爭之後。銀行更是在第一時間籌備了超過五千萬元的軍費,再加上府中拿出的五千萬特別經費,足夠支援這場戰役,或許在軍力上府中遠遜於滿清,但是在戰費上。府中卻能夠提供足夠的戰費。
銀行有力的支援固然是府中所需要的,但唐浩然卻深知不能殺雞取卵,將來待到關東光復之後,需要銀行的地方更多,到時候需要以朝鮮銀行為基礎建立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正因如此。唐浩然才會關心銀行能否應對擠兌。
信譽是銀行生存的根本,在擠兌中如銀行無法付出現銀,將來縱是自己贏得了戰爭,卻輸掉了金融,那麼對於府中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
“這幾天。除去調動超過三千萬現銀之外,另外又與滙豐、花旗等銀行達成新的借款協議,根據這一協議,我們可以在必要時調動不少於四千萬兩的現銀,這差不多是國內吸納存款的70%,即便是發生大規模擠兌亦可以應付,唯一的顧慮來自朝廷是否會查封銀行,於租界內的銀行雖無這一顧慮。但于山東等地設立的分理處,卻存在這一風險!”
作為銀行的經理,有著他自己的顧慮。如果僅只是擠兌,依靠充足的銀元硬幣儲備以及用府中2400餘萬英鎊外匯儲備作為擔保獲得的外國銀行提供的貸款,完全能夠應對任何規模的擠兌,唯一的顧慮就是滿清是否會查抄銀行。
“這些分理處雖然規模不大,但因其遠離通商口岸,現銀只得存於處內。如其被查沒,極有可能導致現金損失。而且分理處又承擔著工人的工資結算一職,所以。到時候恐怕會對銀行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
聽取著的顧慮,唐浩然思索片刻後反問道。
“有彌補的辦法嗎?”
“有!”
看著大人,鄭重其事的說道。
“一但發生查沒,希望府在未來談判時,將銀行損失納入談判之中,如此,屆時銀行將向儲戶賠償利息損失,透過利息損失的支付,挽回銀行的信譽,”
換句話來說,滿清想查沒就查沒吧,但是將來一定要連本帶利的吐出來,然後銀行再用高額的利息償還儲戶,從而確保銀行的信譽不失,這完全就是帝國主義的作法。
不過對此唐浩然自然沒有反對,
“這樣,你擬個報告到府中,一但開啟談判,銀行方面可以直接提出損失,到時候府中會把這算入損失內,要求朝廷支付!”
如果滿清不願意支付呢?那就打下去,軍隊的槍桿子就是為了保衛國民的利益存在的,銀行利益當然也是國民利益的一個組成,甚至於在另一方面,唐浩然還希望打贏之後,讓滿清出一筆軍費,從而保證自己不至“虧本”,當然,也許這筆軍費不比歷史上甲午戰爭的賠款,但至少能彌補一些損失。
“還有,這次雖然是軍事行動,但銀行也要配合,畢竟朝鮮銀行是相當於府中的中央銀行,所以,而根據軍事行動和戰區管理的需要,銀行必須要作好於戰區成立分理處的準備,,能不能穩定光復區的局勢,可就看你的了,怎麼樣,有問題嗎?”
有問題嗎?在道出這個問題的同時,唐浩然卻忍不住看了一下時間,現在,差不多開始了吧!
待與就軍費等諸多金融上的問題商討一番,在其離開統監府後,唐浩然卻是因為日益臨近的時間,而顯得有些籌措不安,這種不安與其說是擔心,倒不如說是對未知事物的憂慮,畢竟,現在滿清的那張皮還沒有被撕碎,不經甲午、未有庚子,又豈有滿清顏面掃地?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