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7章 心思,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停了半日的雨又一次下了下來,雨下的並不大,不過只是點毛毛細雨,細雨匯成的雨滴順著屋簷往下滴,沉悶而淒涼。在寢房內,一盞盞蠟閃閃的燃著,殿內難免存著些許燭煙,這恰是慈禧現在不住寧壽宮的原因——沒有電燈。

無論是西苑的儀鑾殿亦或是頤和園都已經通上了電燈,四年前北洋大臣李鴻章將發電裝置和電燈作為貢品獻給慈禧太后,由此之後,那電燈便進了皇家,不過卻只侷限於儀鑾殿以及頤和園,至於這紫禁城……嗯,有祖宗的規矩在這。

祖宗的規矩擺在這,自然沒有人敢提什麼往宮裡的裝電燈的事兒,所以這宮裡頭依然點著蠟燭,燃著油燈。

此時,在這燃著蠟燭的殿內,卻是靜的連掉根針都能聽著,奕訢的心裡憋著團火氣,以至於就連同看著慈禧的時候,那目中都帶著不滿,這是怎麼了?太后怎麼能就那麼許了他,就這樣對他李鴻章讓了步。

“太后,難道,祖宗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這麼丟給漢人嗎?”

難怪奕訢會這般的惱怒,太后竟然許了開“議政會”,應了“八督議政”的事兒,自此之後,這皇上、朝廷可不就成了擺設,可不等於拱手將江南讓給了漢人。用漢臣保江山是一回事,可與漢臣共享江山那又是一回事,這祖宗可有祖訓傳下來——“漢臣可用不可信”,更何況現在那些漢臣都生出離心來了。

太后倒好,非但把那離心視而不見,反倒是主動讓出權來。拿出與“漢臣共治天下”的風範來,縱是當年聖祖爺說這句話的時候,那不過也就是哄漢人玩的戲言罷了,也就是當今迫於無奈才會用那些漢臣。

“若是讓漢人奪了江山,那唐逆又據著關東。到時候這天下可沒有咱們滿人容身的地方!”

這正是奕訢擔心的地方,或許說是橫在每一個滿洲人心頭的刺兒,在他們的眼中,於中國他們永遠都是外人,自然擔心那些中國人把江山奪走之後,自家的容身之地。

“六爺……”

長嘆口氣。慈禧瞧著似有不解的奕訢,隨後將一份摺子遞給太監。

“你先看看榮祿的這份摺子再說吧,”

慈禧口中的榮祿是西安將軍,就在昨日慈禧與恭王、醇王商議不下時,榮祿的摺子卻在會後到了宮裡。也就是這份摺子讓慈禧看到了希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讓她看到了一絲希望。

“榮祿……”

對於榮祿,奕訢並不陌生,於是便先看著其密摺,看著摺子上的內容,他的臉色不由一變。

“說起來,這榮祿也算有些才能,就像他說的那樣。說一千道一萬,這歸根到底,還是咱們滿人自己個不爭氣。若是當年平發剿捻的時候,咱們把八旗的兵練起來,又焉能有今天漢臣尾大不掉的局面。”

慈禧一邊說,一邊感嘆著,這密摺非但直接指出漢臣疆吏的不臣之心,亦道出了“外重內輕”的本質。本質就是滿人自己不爭氣。

“這幾百年下來,咱們旗人生下來便有那落地銀子。衣食無憂的成日裡就知道提個鳥籠子、逛個戲園子,那還有一絲刀馬嫻熟的模樣。騎射盡廢如此,這漢臣自然也就有了野心,當年世祖、聖祖皇帝那會,那漢臣有幾個敢生異心的,自己不爭氣,就怪不得旁人。”

“我也覺得他的話,不免過分,可是也有說得有理的。”

在榮祿的摺子裡,將八旗子弟抨擊的無以復加,就是連奕訢瞧著也忍不住想為旗人說上一句話來,可卻又不得不承認,這人說的是實話。

“道理倒也是這個道理!”

思索片刻,奕訢說道:

“若是能點選八旗精銳,以西法操練,考選旗中子弟入武備學堂,以西法育之,如此一來,不出數年,想來亦能練出一支精兵來。”

儘管對“八督議政”仍然極為牴觸,但奕訢卻不得不承認,榮祿的摺子裡提的法子無疑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了,不過他瞧著榮祿奏摺上的“皇族掌兵”、“練新軍”、“固江山”,好一會才想起來,這廝的這一套法子,完全是套用的唐浩然的法子,只不過過去是用漢臣練兵,現在卻是用自家人去練兵。

可這自家人能靠得住嗎?

自然的奕訢想到了八旗洋槍隊,習慣了養尊處優的旗人,對洋操不感興趣,對洋槍同樣也不感興趣,這麼些年不僅洋操操練不起來,連洋槍也懶得拿。大抵只對增加的糧餉更熱心,八旗洋槍隊連洋槍都懶得摸,平日洋槍都鎖在櫃子裡,不見天日。

到了最後,甚至到了上級來點校的時候,這些旗兵也不露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