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4章 賢良,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賢良寺裡無賢良!”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句話便開始在京城裡傳道著,原因到也簡單賢良寺因臨近皇宮,多年來一直為地方疆吏進京述職下榻之處,這賢良寺中古柏參天,老槐蔭地,房舍寬敞,十分幽靜。寺中有畫工精緻生動的壁畫,不過對於過往於此的地方疆吏來說,卻大都無心於寺內風景。

按道理來說地方疆吏進京述職的原則就是“多帶人、多帶銀”,前者是用來出主意的,至於後者則是用來交好京官的,多年來縱是最跋扈的疆吏來京,亦不敢有違此理。不過,這一次,當賢良寺中那座常年為“北洋大臣”所用的西跨院迎來了那位北洋大臣時,賢良寺內的一些和尚便發現這位李大人與平素不甚一樣——隨員甚少,不過三十餘人,除去護軍和轎伕外,隨行卻沒有幕僚一員,唯有剛從日本回國的李經方隨同其一起來了這賢良寺。

在西跨院的廳堂之內,因為天上下著大雨的關係,使得這個夏天瞧起來似有些隱涼,一位老者卻穿著一身單衣,站於廳堂門邊,目光深的看著門外的大雨,他手中端著的茶杯中清茶煙氣升騰變幻。

窗外傳來地是雨水打著屋簷的聲音,聲聲入耳,卻又聲聲凌亂。

這位老人便是那位權傾天下的重臣,有著東方俾斯麥之稱,身兼無數要職的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在朝廷的第四份詔令下到天津後,他乘著官船輕車簡從的來到了京城,一如過去般住進了賢良寺。

“賢良寺中無賢良”。這句話說的就是他李鴻章,實際上,這於京城中盛行的話,說的卻是那些入住於此的地方疆吏,實際上也只有漢臣赴京才會住進賢良寺。至於滿臣,他們大都於內城有自己的宅子,縱是身為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亦於內城沒有自己的宅子,這地方住的都是旗人,自然沒有他這個漢臣的落腳之處。

賢良寺裡無賢良,到底是這寺中無賢。還是國不容賢,這怕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方才得知,在過的十八天中,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北洋陸水師,於遼南遭受重創。水師重地旅順口為敵逆所佔,只有一點殘兵敗將撤出遼南,至於水師還在已經駛往上海、新加坡保養,而這朝廷還指往著他去救。

幾十年宦海沉浮,一生功業,彷彿只是一場春夢一般。是時候應醒了,在心裡這般尋思著的時候。李鴻章耳邊響起了兒子的聲音:

“爹,這太后什麼時候召見?”

李鴻章彷彿被從夢中驚醒一般。愕然轉頭,瞧著兒子,好一會才展顏一笑。

“按規矩。我今天遞摺子,明個太后或者皇上就該召見了……”

規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按照規矩來。

“爹,這今個不定多少人在等著爹派人送銀子!”

李經方在說話的時候,那唇角一揚,臉上帶著一絲嘲諷之狀。過去父親每次進京,送出的銀子少則亦有數萬兩。縱是父親每每一提往京中述職,便是一陣頭痛。那一年送出的銀子,縱是少則不下十數萬兩,多則近百萬兩,若是用來辦事,能辦多少事?可這些年上千萬兩銀子打點出去,又換來了什麼?

“從今以後,咱們再也不送了!”

道出這句話的時候,李鴻章的臉上的鬍鬚微微一跳,在這句話道出來之後,他又看著兒子吩咐一聲。

“今個先去恭王府吧!你也跟著去!”

到恭王府是下午四點鐘。雖說夏日晝長,可因為下雨的關係,這離天黑也還有兩個來鐘頭,恭王特地親自帶路,引著李鴻章進入書齋“陶廬”,今日這時的設宴款待。這不是簡慢,而是體恤,因為在正廳安席,則親王儀制所關,少不得衣冠揖讓,豈不是讓客人受罪?書齋設座,只算便酌。陪客亦僅一位,是奕訢的長子載澄,特地把長子請來作陪,便有不拿李鴻章當外人的意思。

官場上素來如此,甚至就連同李鴻章自己,之所以帶著長子李經方來拜見恭王,亦也有著這方面的意思,雖說心思可各異,可這主客四人,這會圍著一張大理石面的紅木圓桌,成鼎峙之勢,無上下之分,談的自然是閒話,雖皆未主動談及時局,可話終究還是扯到了時局上。

“對了!老中堂,我聽說查滙豐銀行從前承借銀款,名雖向外洋轉借,暗中多有中國富商之銀。各次所借之款,合同載明股票即在上海出售。可見借款實系國人之銀。何以國人不敢通借與本國,寧可讓洋商剝削?”

恭王隨口提及近日聽說的事實,無論是海軍1700萬兩的借款,亦或是北洋衙門剛剛與滙豐銀行定下的2000萬兩借款,無不是於上海出售,換句話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