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7章 袁大人的野望,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深吸一口氣,先看一眼段祺瑞,然後李深禮又沉聲答道。
“臺灣土勇自幼於鄉間早習於械鬥,悍勇非常全不遜山蕃,且又經十月苦練,多數槍法頗精且又勇於刺刀衝擊,用施德爾洋員話稱,其悍勇戰力不遜西洋,自不遜日人,請大人放心,若於日人交戰,卑職自當率全營官佐誓死效之!”
相比於段祺瑞,早在六年前即來臺灣的李深禮卻極為了解臺灣土勇與大陸土勇的不同,與大陸大多數地區的安定不同,兩百年間有大量移民來臺,先來後到的族群之間存在諸多利益衝突。如灌溉水權、爭取墾地、建屋蓋廟等等。同鄉移民聚集地相近,與外鄉移民利益衝突時容易聚眾私自逞鬥,規模大者動輒萬人、小則亦有數千人,長者持續數月,甚至能波及半個臺灣,以至朝廷不得不派重兵彈壓以為平定。
械鬥發生後,勝利者常常霸佔落敗一方的房屋,並改建廟宇信仰。為了平息紛爭或避禍,人口數量較少的落敗一方通常遷徙到位置較不好的遠地村莊或漸次與勝利者同化為因應。
因此每當械鬥發生,雙方便是不死不休,除去移民間兩百年間不曾間斷的械鬥,其又因墾地與生熟山番之間亦時常發生爭鬥。如此一來,對械鬥習以為常,每逢械鬥便不死不休的本地人自然悍勇非常。
不過亦正因如此,作為營統帶的李深禮每每碰到營中鄉籍爭鬥時頭痛不已,以至於現在新軍中對待鄉籍爭鬥,不問對錯一率三十軍棍,以維持營內秩序,這倒也許軍營內清靜了許多。
“誓死效之!”
沉吟一聲,袁世凱瞧著那些肩扛五響新式毛瑟計程車兵,語重心長的說道。
“此戰非但關係我中國之藩蘺能否重歸中國,亦關係我大清國際聲譽,如果我等敗退,屆時恐引洋人之野心,如若引得洋人侵我大清之野心,屆時你我可皆是大清之罪人啊!”
這一聲感嘆中,全是憂國憂民之意,只讓段祺瑞與李深禮兩人紛紛鞠首大聲表著決心,全是一副絕不敢讓大人失望,不敢讓朝廷失望的模樣。
“有兩位老弟之言,世凱焉能不放心!”
在兩人表述一番決心後,袁世凱便笑著說到。
“若是此次我臺灣新軍於琉球能一展新軍之威,屆時世凱定上奏朝廷為兩位請功,一是請功,這二嘛,自然是將我這臺灣新軍編為一鎮!”
袁世凱的話聲一落,無論是段祺瑞亦或是李深禮皆是心頭一熱,對於段祺瑞來說,他立即想到了一鎮統制的位子, 而李深禮所想的卻是一協協統之位,兩人的心境各有不同,各卻被袁世凱成功的挑起了其心中的野心來。
兩人的神情變化落在袁世凱的眼中,他只是於心中暗自一笑,這若想讓他人拼命效之,最簡單的法子莫過於帽子和銀子,相比之下……想到於朝鮮統監的唐子然,袁世凱反倒是好奇起來,他是用什麼籠絡人心的!
(求月票!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歡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