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年前的“壬辰事變”改變了許多事情,從以“八督議政”為標誌的地方勢力的崛起,再到地方上大辦洋務,操練新軍。太多的變化,讓人應不暇接。
不過對於地方而言,最大的變化恐怕當數北洋,當屬北洋艦隊。畢竟那一年北洋失去了旅順港,失去了旅順的船塢,要塞。
也正因如此,為北洋艦隊另闢母港則成為北洋衙門的當務之急,當時,擺在北洋麵前的有多個選擇,山東的膠州灣,福建的三門灣還有臺灣的基隆,在這些選擇之中,最終李鴻章選中了膠州灣作為北洋艦隊的母港<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經過十年的建設,膠州灣當年那片荒蕪的海灘,已經變成了一座初具規模的海濱小城,港口,船塢等各種設施散佈在膠澳半島,這裡成為是南中國最大的海軍基地。
昨天碧空如洗,港口那一艘艘戰艦,彩旗飄揚。李鴻章在一大群官員、隨從的簇擁下,登上了膠澳山炮臺。
膠澳山炮臺是膠澳要塞的核心,在這座海拔只有百多米的膠澳山上建有要塞地下指揮部。可以說是關內規模最龐大、設施最完善的地下軍事建築。
在炮位上,數門12英寸管退要塞火炮巍然雄峙,炮口直指大海,而與一旁,有可見數門十英寸速射炮。
走到一門十二英寸大炮邊,李鴻章看了一眼炮身上的銘文。並不是洋文,而是他所熟悉的方塊字。
“12英寸要塞炮,東三省兵工廠造”
簡單的十幾個字裡,卻透露出許多資訊,這些大炮都是東北製造的,堂堂北洋的軍港。所用大炮卻是有東北製造,傳出去定會被人輕視了。
可作為北洋的主持人,李鴻章非常清楚。相比於關內,東北的軍事工業可謂是非常發達。莫說是要塞所用12英寸巨炮,便是北洋新軍所用的步槍,也是由東三省兵工廠提供圖紙生產,甚至最初製造的步槍,也是有東三省兵工廠提供零件,北洋機器局組裝而成。
修建膠澳要塞時,李鴻章最初並沒有考慮從東北購買武器,他屬意的是德國的克虜伯大炮。但最終,他卻無法拒絕效能更先進,價格更低廉的東三省兵工廠製造的巨炮。
正應為了解,所以在看到東三省兵工廠的標誌時,李鴻章的,臉上沒有一絲異樣,他只是在巨炮邊駐足片刻,然後便繼續朝炮臺邊走去。
站立於要塞邊極目遠眺,春日的陽光灑在碧波盪漾的港灣上,泛起萬點金鱗似的光波。周圍的山嶺上。各海岸炮中的雄姿隱約可見。
盛宣懷跟在李鴻章身旁,眯縫著眼,東張西望。像孩子似的對一切都充滿新鮮好奇的感覺。
李鴻章看他那樣子,禁不住笑著說到:
“杏蓀是第一次來膠澳?”
中堂大人的問題讓盛宣懷連忙點頭應到:
“是啊,早聽說膠澳港乃是東亞第一良港,第一要塞,今日得見,方知此言不謬!”
點點頭李鴻章回答道:
“不容易啊,膠澳港建設十年,耗銀千萬,方有了今日之規模……”
提及這座要塞李鴻章便來了興致。一一指點著對盛宣懷說到:
“你看這港內的碼頭和錨地,可駐泊北洋海軍的全部艦艇;周圍山嶺上。遍佈海岸炮臺,計有四十餘門巨炮控制著方圓數十里的海面;再看這港內。電報局、機器廠、弁兵醫院、水雷營……一應俱全。”
中堂大人的如數家珍,使得盛宣懷驚歎道:
“中堂大人怎地如此諳熟軍港情形,真是如數家珍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一直隨侍在旁的丁汝昌不失時機地插嘴說道:“膠澳港與旅順軍港一樣乃是中堂大人一手擘劃,親自締造的,試問這周遭方圓百里的山山水水,哪一處沒有留下中堂大人的足跡?”
丁汝昌的迎奉讓李鴻章拈鬚笑道:
“禹廷,言過其實了。”
丁汝昌知道李鴻章對這樣的奉承十分受用,便放心“頂撞”道:
“卑職並未言過其實,卑職還記得修築旅順炮臺時,中堂大人就曾跣足短衣,親臨此地,參與建造,修膠澳山……”
像是想起什麼似的,他突然緘口不說了。周圍的人們,臉色也變得極為複雜,這也難怪,畢竟現在旅順已經歸於東北,甚至就連北洋艦隊之所以移師這裡,歸根到底那不還是被別人逼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