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赤道是炎熱的,12月,當北國已經飄起了雪花的時候,在赤道附近的新加坡卻依然是一副盛夏的模樣,街上的人們穿著單衣,攤鋪上盡是各種水果,最近幾日,這新加坡卻與往日不甚相同,在通往北洋航運碼頭的道路上,盡是滿面笑容的華僑,他們終日前來參觀軍艦——軍艦第一次向普通民眾開放了,每一個華僑都可以登艦參觀。
年近八十的老人在登上軍艦的時候,會哭喊著激動著表達著自己的心情,那是血脈中最深沉的牽掛,對於年長者來說,也許他們再也無法回到唐山的大地,此時登上了那兵艦,自然就如同回到了唐山故土一般,而更為重要的是驕傲。
沒錯,就是驕傲<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龐大的“鎮海號”戰鬥艦,是整個艦隊中的明星,人們感受著那粗大的炮管中貯藏的力量,那是毀滅性的力量,足以讓任何人為之震撼,更會令這些華僑為之自豪。
而這種自豪感所帶來的卻是水兵們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在過去的四天裡,每當水兵們的身影出在大街的時候,總會有人把各種水果“強”塞到他們的懷中,容不得一絲拒絕的話,更會不時的有青年用生硬的國語邀請著這些來自北方的軍人們用餐。沒有誰比這些青年的感官更為敏銳——他們清楚的感受到洋人,尤其是洋警看待他們眼神的變化。
那些於街道上巡邏的印度阿三,此時再也沒有了先前的傲慢和高高在上,反倒是變得客氣非常,甚至不敢再如過去一般大聲訓斥,偶爾的還有一種怯縮,就像是面對曾經高高在上的洋人一般。
四天前造訪新加坡的艦隊以及那場規模不大的閱兵。非但在華人中引起了轟動,同樣震驚了新加坡的英國人,尤其是那些作為英國人忠誠的僕人的印度人。那些包著頭巾的警察無疑是最直觀的感受著,他們從龐大的艦隊以及英國人對待中國艦隊的態度中。感受到了其地位上的變化,主子變得的客氣的情況下,他們這些當僕人的自然也不能如過去一般,於是乎,他們在第一時間改變了對待華僑的態度。
而這一系列的變化,只讓從未感受過尊敬的華僑們,無不是陷入一種從未有過的飄然感中,雖說還談不上狂妄。但卻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力量,一種背後有所依靠的充實與心安,自然的對於艦隊和艦上的官兵也就越發的親切起來。
幾乎每一家華僑的飯店都會打出“免費招待海軍官兵”的牌子,以盛情款待這些軍人,不過讓他們驚詫的是,這些海軍官兵與他們曾見過的北洋官兵不同,他們總會在離開時,將遠多於餐費的現金放在餐桌上,甚至就連同那些被強塞到他們懷中的水果,他們也找到了其去處——送給華僑學校的孩子們。甚至還以小商販的名義向華僑學校捐款,雖不多,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在這種方式的回饋華僑的熱情。
中國人從來都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過只是短短數日,這支操著官話的艦隊便在語言交流不便的前提下,輕而易舉的征服了整個新加坡,征服了這裡的華僑。贏得了華僑之心,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於新加坡的東北銀行中開戶的華僑數量激增,存款亦有數日之內突破上千萬。
不過,這種熱情對於英國人來說著實讓其難堪。這裡畢竟是新加坡,畢竟是英皇治下的殖民地。不過出於現實的“需要”,其仍然盡職盡責的履行著主人的職責。令這些中國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當然並不是說其私下裡未加抱怨,實際上,當天晚上的歡迎宴會中,英國人便“委婉的”表示了他們的抱怨,結果雙方達成了一個私下的協議,每天上岸的水兵限定於總人數的20%,這意味著五天內,所有的水兵都可以在陸地上休整一天。
當然,這種限制並不包括軍官即使是見習軍官也不在限制之列,階層,英國人的階層觀念可謂是早已深入到了骨子裡,他們自然不會把限制應用於上等階層,就像此時,當東北海軍即將結束對新加坡的訪問時,一場盛大的宴會便在總督府的花園中舉行,音樂聲在空氣中迴響著,穿著中英兩國的海軍軍官在宴會上交流著,那些穿著盛裝的西洋婦人則是煞有興致的打量著年青的中國海軍軍官,可以說,這些人完全顛覆了她們對中國人的認知。
真是一群英俊強壯的年青人!
內心的讚歎,並不妨礙她們依舊擺出那副高高在上的態度——白種人的驕傲使得她們不會對有色人種持以過分的友好,至於好感,那更是開玩笑,可這並不妨礙禮節性的接觸,比如面對邀請時,她們也不會拒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