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元旦加更,求月票),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寓兵於艦”,前兩者只有預備之用,而後兩者卻可以隨時補充上艦,東北海軍擁有六萬餘噸訓練艦以及近萬名在訓官兵,或許這些官兵操作的是“武裝商船”級別的訓練艦,但相比於徵召商漁船船員,他們卻接受著極為嚴格的海軍訓練,隨時都可以補充艦隊,只需經過短期磨合後,就可以立即操作戰艦投入海戰。這恰恰是前兩者所不具備的,而這種“寓兵於艦”的方法,正是老師提出的。
也正因如此,在外人看來或許東北海軍不值一提,即便是在“鎮海號”戰鬥艦服役之後,其仍然不值一提,但實際上,現在東北海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北洋——軟實力上,已經超過了建立十餘年的北洋艦隊,只不過,這一點很少有人注意到,現在,東北海軍所需要只是軍艦,只要有軍艦,東北海軍隨時可以擴充為比北洋艦隊更為龐大的艦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不過,在韓徹看來,這支海軍仍然有其不足,或者說軟肋。
“但是,也許是因為艦上人員經驗不足的關係,目前訓練艦隊的訓練,往往是以黃海為主,只有極少數艦隊曾深入太平洋或南洋,相比之下。現在北洋艦隊的遠洋經驗反倒更豐富。”
這是北洋多年來的習慣,夏秋部署於北方,冬春下南香港、廣東。而東北海軍雖曾遠渡夏威夷,但也就只有那一次。大多數時候都是於門口打轉。
“而海軍,註定是一種進攻軍種,其主張的是禦敵於國門之外,而且未來的海戰也要求,海軍必須要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由此,也向海軍官兵提出其必須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要求,所以我認為。海軍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從而令其具備這一觀點……”
韓徹的話讓唐浩然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黃海”與“藍海”的區別,兩者的區別並非是以艦隊的噸位作為區別,而是以思想,正如同蘇俄海軍曾被譏笑為“世界上最大的黃海艦隊”一般,正是因為其思想。
“嗯,確實有這個必要,”
點點頭。表示贊同之後,唐浩然示意韓徹繼續說下去。
“如果可以話,我希望能夠從海軍部獲得一艘訓練艦。實施一次遠航。我的初步想法是,在未來的三年內,海軍至少應該保持六艘訓練艦在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印度洋上,每一名軍官在上艦之前,必須執行過至少一次,環球或者半環球訓練任務。”
環球航行,這正是韓徹希望從事的任務,在這個時代,各海洋強國均經常派軍艦執行類似的任務。以令艦隊保持遠航戰力,而相比之下。中國海軍最遠者,不過就是從歐洲把軍艦駛回。
“考慮到目前我方的假想敵為俄羅斯。因此,我想,第一次遠洋任務,我的計劃是從旅順駛往聖彼得堡,從而判定航行時間以及遠途航行對水兵的影響,進而為將來的海軍收集資料……”
大白艦隊!
幾乎是下意識的,唐浩然的腦海中浮現出這麼一個念頭來,在歷史上,當世人皆以為“大白艦隊”是美國在日俄戰爭後,向日本以及世界炫耀武力,可卻忽視了一點,實際上其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為美國海軍收集遠洋航行的資料,從而判定從美國本土駛往菲律賓,對航速以及軍艦效能的影響,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
也正是那次航行的結果,讓美國決心加強對珍珠港的建設,從而令美國海軍在未來的美日海戰中,面臨如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一般的境地。
或許,一艘訓練艦無法收集足夠的資料,但是至少可以獲得一定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對於中國海軍而言無疑是是一片空白。
“老師,作為一個後進海軍國家,我們所缺少的不僅僅只是海軍精神,還有建設海軍所必須的種種科學資料,如遠洋航行所必須的水文等資料,更是各國海軍不外傳的機密,即便是在美國時,涉及這一課程時,作為我們也會被排斥在外,只能學習一些公開資料,而無法深入學習,老師,美國海軍或許實力不濟,但是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其透過派出軍艦隊為捕鯨業服務,收集了不遜皇家海軍的海文資料,而在這一領域,我們完全是一片空白,除去黃海、南海等近海資料外,對於遠海的瞭解,不過只侷限於各國公開的商船航線資料,這顯然不能滿足未來的海戰需要,所以,我希望能夠透過大規模的組織遠洋訓練,完成這方面的情報收集工作……”
如果可以的話,韓徹甚至希望把所有的訓練艦都派出去,但是人微言輕的他,顯然無法說服海軍部下達這一命令,他也就只能退居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