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部分,世界王牌特種部隊實錄,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參偵察營的實力一直是對這支部隊感興趣的人們關心的問題。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猜測和說法是有現實依據的。下面所說的也僅是一個推測:

以色列特種部隊的編制以小隊為基礎。但各支部隊的小隊人數差別很大,通常為10~15人,近似一個班的規模。在一些規模較大的特種部隊裡,小隊以上還有近似連級分隊的建制,可稱之為“連”。

1973年“贖罪日戰爭”時,偵察營下轄4~5個連,每連下轄幾個小隊,全營實力約200~250人(其中半數為預備役),接近正規步兵營的規模。

次年的馬阿洛特事件後,總參授權偵察營增招40名人員,組建專門的人質營救分隊——269部隊。至此,偵察營的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現在應該已超過300人。

偵察營營長為中校,營部設有作戰、情報、通訊、後勤、軍械等部門。營下設連,連長為上尉。連下轄小隊,小隊長為少尉或中尉,每個小隊約14人,其中10名是偵察兵,4人是狙擊手。

1999年,以色列進行了“跨越2000”軍隊改革計劃,將原地面部隊司令部改為陸軍司令部,在陸軍司令部下增設野戰偵察司令部,總參偵察營和其他一些部隊被劃歸到這個司令部之下。此舉表明,以色列陸軍特種部隊已正式獲得了兵種地位。

“薩耶雷特”(1)

以色列的特種部隊在全球聞名,但有趣的是,以色列沒有“特種部隊”這個詞,所有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都被統稱為“薩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萊語中,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偵察隊”或“巡邏隊”。雖然有些部隊的性質離偵察和巡邏實在是差得太遠了些,但也這麼叫。因此,從稱呼上,以色列的特種部隊是看不出實際建制的。

傳統的影響和現實的需要,使得以色列特別側重選拔精幹人員,組成規模小而效率高的特種部隊,以至於今天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充斥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特種部隊,代號名稱更令人難以琢磨。要分清楚這些部隊,的確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情報部隊在以軍中是一個獨立的兵種,經過以軍“跨越2000”改革後,其所屬的特種偵察部隊統一劃入在陸軍下新成立的野戰偵察司令部。該司令部下轄的部隊中,除總參偵察營(Sayeret Matkal)是以色列無可爭議的頭號特種部隊外,另兩支部隊規模並不大:“亞赫曼”(目標情報)部隊是一支遠端偵察部隊,平時作為以色列北部邊境的邊界觀察部隊,戰時為以色列炮兵搜尋炮擊目標。特種偵察組則是一支受過特種作戰訓練的目視觀察情報部隊,可以滲入敵後對重要目標進行目視偵察。

以色列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較少,因此,其國防體制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常備軍少,預備役部隊眾多,以備戰時迅速擴充。陸軍只有四個常備步兵旅,屬步、傘兵司令部(以色列原來一直沒有專門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步、傘兵司令部在相當程度上擔負了這個職能,尤其是在指揮聯合特種作戰時)。這四個旅各有一個旅屬偵察連,即戈蘭旅(步1旅)偵察連(Sayeret Golany)、吉瓦提旅(步84旅)偵察連(Sayeret Givaty)、納哈爾旅偵察連(Sayeret Nahal)和傘兵旅(空降步兵第35旅)偵察連(Sayeret Tzanhanim)。從字面看,很容易將這四個步兵偵察連的職能聯想為單純的偵察兵,實際上,這四支部隊都接受過反恐怖作戰訓練,擔負反恐怖作戰任務。

戈蘭旅組建於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爭期間,全旅將士戴土黃色軍帽,是目前國防軍戰鬥序列中歷史最悠久的部隊,在獨立戰爭中,從最北方的黎巴嫩邊界,一直打到最南方的紅海之濱,贏得了國防軍第一旅的稱號。獨立戰爭後,戈蘭旅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均立下了汗馬功勞,現駐北部軍區(以色列全國分為北、中、南三個軍區)。戈蘭旅偵察連以帶飛翼的銀色虎頭為標誌,號稱“飛虎”,起源於獨立戰爭中建立的特種偵察排,和這個旅一樣,是國防軍中歷史最長的步兵偵察分隊。在反恐作戰方面,曾參加過1976年恩德培機場人質拯救行動。與其他步兵旅不同的是,戈蘭旅還下轄一個“胡桃”偵察營(Sayeret Egoz),但這個營與旅偵察連擔負的任務不同,主要是在以佔南黎地區進行反遊擊作戰。

第35空降步兵旅通常稱傘兵旅,戴紅色貝雷帽,是以軍兩支王牌旅之一。1948年,國防軍建立了第一支傘兵部隊,後發展為傘兵890營。1954年,8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