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尋找巴金的黛莉,津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雨奮鬥,到1936年,開明書店聲譽日隆,為助推上海文化中心大勢,苦心經營,首當其衝。周邊團結了大批優秀作家,成為上海出版界前沿重鎮。十載春秋,成果斐然,書店決定以一種特殊方式做出紀念。於是,由夏丏尊先生擔綱主編,誠請最出色的當代作家,各獻一篇精美小說,結集出版,答謝讀者,是為《十年》。巴金則以一篇名為《星》的短篇小說,加盟此次大展。就是這樣一部紀念性合集,展示了一代文壇實力派強勢陣容。尚有好幾位當紅作家,交稿遲了,據說曾被列為《十年續集》。總之,《十年》一書,非同小可,而我竟這樣孤陋寡聞。
1949年以後,開明書店搬遷北京。1953年4月12日,開明書店與共青團中央所屬青年出版社合二為一,增加了“中國”二字,定名為中國青年出版社,同時成立首屆董事會。這位讓文化界、出版界十分矚目的首任董事長,就是後來做過*中央總書記的*先生。
未料,1966年大革命狂飆橫掃,當下把個中青社掀翻砸爛,往昔出版物俱成“毒草”。整個出版社被迫停業,大夥兒都去“五七幹校”,荷鋤勞作罷。及至“*”中期,由於毛澤東支援姚雪垠寫作《李自成》,中青社算是沾了點光,這才逐步恢復業務。
先賢葉聖陶之子葉至善先生,熬過劫難,在中青社仍做編審工作。當時中國出版界,首要一樁急事,就是為一大批被打成“毒草”的文藝名著正名,重新出版這些著作。一批現代作家也需要重振其名。於是,葉至善先生主張重印開明版《十年》一書,並於1984年11月為這部優秀現代作家作品集寫了《重印後記》。此著遂於次年重見天日,成為一個出版社沉甸甸的歷史見證。如今,在賓堂兄的書架上,仍然保留著中青社重印的《十年》一書。巴金先生寄給黛莉小姐的《十年》,應是開明書店贈給作者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