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童年歲月,祝由師異聞錄,陳海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書中的靖海廟,是我從小就感到陌生,然而卻在我身上刻下了烙印的地方。
廣州灣的原型是湛江,湛江在很久以前就叫廣州灣,是對外貿易的港口,而靖海廟,則是廣州灣人民的信仰。
靖海廟靜臥在一片海灣前,從門口直出不遠,就能看到海面上的船隻,綠牆黃瓦,不是金碧輝煌卻十分的古樸典雅。它背靠鬱鬱蔥蔥的木麻黃林帶,靜臥海灣前,門口就是大海,不過只有幾十米,離海面只有三米高,但是無論多麼大風大浪,甚至打颱風也好,海浪都從來都打不進宮裡來
逢年過節的時候,廟宇裡總是有很多人,有慕名的香客,也有來還願,來祭拜的,廟宇裡出了有媽祖娘娘,還有一位神明,這位神明是一塊黑色的大石頭,叫大王公,與其說這叫靖海廟,不如說叫王公廟更適合。
這塊普通的石頭,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以前有一位漁民在海里拖網捉魚,起網時發現網裡沒有一條魚只有一塊大石。他氣極了,隨手把石頭拋回大海。但奇怪的是,他換了幾個地方下網,都網起這塊大石。他疑是神靈作怪,便對石頭許願道:“如果你是神靈,就保佑我捕魚滿艙,我立你為神。”後來,他天天滿載而歸。漁民很高興,便將石頭立在沙灘上,蓋起寺廟供奉。
此後,大王公常常顯靈,或嚇退海盜,或保境安民,於是靖海宮香火鼎盛,鄉間百姓,來往商賈,焚香禮拜,祈求平安。石頭神靖海安民,靖海宮因此名聲大振,後來,清嘉慶、道光、光緒三帝,先後對大王公進行了敕封。敕封南海守護神,靖海龍宮把港洪聖大王,敕封的金印聖旨至今都還在。
後來,靖海廟更是伴隨著廣州灣,經歷了抗日抗法兩次戰爭,廣州灣是南方貿易的港口,也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據遺留下來的故事說,當年法國強迫清政府租借廣州灣,把戰艦停在靖海宮前的海面,有一次,法軍進入靖海宮察看時,宮內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老鼠從宮裡爬出來,撕咬著這些法兵的身體,令他們不敢靠近。後來,這個地方成了吳川地區抗日聯絡的據點。
靖海廟的籤,在以前是很靈的,現在據說沒有這麼靈了,可是對於這個廟宇的感情,我從來沒有變過。
我的家鄉就如文中所說,離靖海廟有二十多里,小的時候,家鄉很貧窮,最深處的記憶,應該就是坐在牛車上,跟隨著叔輩們去趕集。
在六七歲的時候,父母在外面有了點小成就,為了讓我接受好的教育,父母離開了這個貧瘠的小山村,可是,從很小開始,哪怕我不記得家鄉的印象,但我仍記得靖海廟中的大王公。
那是我的乾爹,也是廣州灣幾條村寨,很多孩子的乾爹。上契給神靈,那是避開父子刑剋,以及化解不詳的方式之一。我在出生之後沒有多久,就衝撞了死人,剛一出生,差點就死了去。活過來的我,身體的體質也變得很差,後來,父親領著我回到了廣州灣,認這位大王公當乾爹,我的體質才慢慢強了起來。
有一些被鬼迷的丟魂的孩子,一些天生體弱多病的孩子,都會上契給大王公,小的時候,有一次我躺在床上睡覺,被窗外的東西嚇著了,當天晚上睡過去不久,我做了一個有關於大王公的夢,人也沒哭,平平安安睡到了大天亮。
當然,這個夢,這些事說起來太玄乎,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所以,你們權當在茶餘飯後聽我說一個故事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