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贏在辦公室,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薪的承諾,當下屬們都在昂首期盼時,你卻把這事給忘記了,其結果必然是極大地挫傷下屬工作的積極性。
變通規則:魯哀公救火知變通(23)
輝應聘到一家浙江老闆在上海開的企業上班,到崗後不久發現公司使用的ERP系統只有倉庫有個員工在輸入各種資料,其他部門沒有一個人在用這個系統。經過了解發現,這套系統是財務部門主持實施的,財務部門只把它當成了一般的財務軟體來看,而負責具體操作的軟體公司(非ERP系統的開發公司)也不能給予正規的培訓。
有著相關專案管理經驗的輝向公司提議,找來ERP系統開發人員配合,重新實施ERP系統。公司採納了輝的意見,並由輝推薦一名組長具體負責。這次公司領導下了決心,制定了嚴格的獎懲制度,規定一次上線成功,部門經理、科長、關鍵人員給予10000到500元不等的獎勵,不成功則給予處罰。大家像籤軍令狀一樣簽了字,並上報給老闆。由於負責專案實施的組長經驗豐富,方法得當,加上大家的全力配合,ERP系統一次上線成功。年終總結大會上,公司領導把此作為年度的一件光耀的大事渲染了一番。
最後大家都盼望著獎金,可以年終獎裡沒有,年初開門紅包裡也沒有,當初的承諾領導似乎忘記了。參與專案實施的人無不對此感到寒心,工作都懈怠了。
老闆許下的諾言不能兌現在中小企業界非常普遍,對此現狀很多員工也無可奈何。但也有認真的員工不惜將老闆告上法庭以求主持公道,這樣的新聞頻見報端,已經不新鮮了。
老闆沒有兌現諾言可能是有原因的,但既然許諾,就應當有個結果,給個說法。為了換得員工奉獻一時的智慧和力量而輕言承諾,可能給企業信用抹上巨大汙點。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後,決心變法圖強。為此,他首先招攬人才。商鞅就在這時來到了秦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把國家治好,必須賞罰分明。賞罰分明,國家有了威信,一切改革措施就容易執行了。”
由於一些貴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對,變法沒有立即開始;直至兩年後,秦孝公才正式拜商鞅為左庶長,開始了艱難、飽受非議的變法歷程。
商鞅起草好了新法,為了首先取信於民,就策劃了一個“徙木立信”的活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鎰金子。”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去搬木頭。商鞅把賞金增加到了五十鎰。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將木杆搬到北門,果然獲得了獎賞。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轟動全國。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起草的新法令公佈了出去。
新法的所有法律條文都直接而實用,毫不含糊;但同時一些條款過於嚴厲,近乎殘酷無情。結果觸犯新法的人比比皆是,有時一天就要處死七百餘人。但為了使國家振興,秦孝公全力支援新法;而商鞅也像鐵了心一樣果決異常,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新法執行了十年。透過新法的執行,秦國廢除了原有法令的很多弊端,使秦成為先進、富強的國家,為日後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在變法的實踐中,以“徙木立信”為起點建立了法制的信用;為以後雷厲風行的執法行動樹立了榜樣,在整個變法過程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境地。 。 想看書來
變通規則:魯哀公救火知變通(24)
企業的生存發展,需要很多的基礎條件,有些條件可以缺少,但唯獨不可沒有的是一個“信”字。正如韓國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所言:“一個企業發展受挫,可以爬起來再幹,還有復興的機會,而一旦名譽掃地,喪失信用,就永遠翻不了身了。”
寬容氣度:曾國藩三讓同學
寬容就是寬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容過、容得、容失,也能容己。寬容是一種傳統美德。古人關於寬容的言論很多,如“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宰相肚裡能撐船”;“得饒人處且饒人”,“退後一步海闊天空”;“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等。
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總免不了有意見相悖、言語碰撞的時候,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應該主動退讓,寬以待人,以心換心。這樣才能始終保持平和、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作為管理者,當屬下因為非主觀過失造成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