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族不接戰,農耕政權卻基本上不可能獲得相應的戰果。可以說,若不是因為東胡充當了漢朝的僱傭軍,匈奴也不至於支援不住進而被迫全族西逃。”
錢成仍然不服氣。“不就是以夷治夷嘛,我在策論裡也說過。再說,這同樣是武力方面的因素。”
朱棣搖搖頭。“若漢朝武力不強大,之前未能重創匈奴,給東胡再多的錢他們也未必敢招惹草原上的霸主。但是若不是以大量錢財布帛為代價去僱傭,東胡同樣不可能無緣無故去屠殺匈奴牧民。說起來,武力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原因都有。但總而言之,迫使匈奴西逃,經濟方面的因素卻重要些。剛才我就曾說過,秦朝和唐朝都曾重創過遊牧民族,但怎麼不見受重創的遊牧民族西逃?”
“因此,你可在策論中增加一個論點:朝廷對已歸順的遊牧民族區域設立了馬市,但一些比較重要的物資一直以來都是受嚴格控制的。然而為了解決遊牧民族對中原的騷擾問題,可對茶馬貿易進行適當的改革。”
“以廣寧馬市為例,此馬市主要面向歸順於大明的朵顏三衛。可令朵顏三衛以韃靼、瓦刺或者其他不服王化的蠻夷為目標,然後憑人頭向馬市換取各類票據和大明寶鈔。所謂票據,和鹽引、茶引相類似。有票據,則可購買相應物資,無票據,即便有錢也不可購買此物資。為了激勵朵顏三衛對襲擊韃靼和瓦刺產生充分的興趣,可適當放鬆對馬市的限制,除茶葉、糧食、陶器、絲綢布帛、珠寶玉石等物資外,還可交易原本嚴格限制的鐵器、銅器甚至直接是兵器——只要他們能夠獲得相應的票據。”
“待歸順於大明的遊牧民族逐漸演變為專職或者兼職的割頭族之後,那麼殘元勢力就只剩下三個選擇:要麼提心吊膽地活著,每天醒來都慶幸腦袋還在;要麼學匈奴一樣,舉族西遷;要麼,就向大明徹底投誠,然後將利刃指向尚未歸順的部落。”
第六章 三道策論(下)
聽到這裡,景秀問道:“畢兄,我有一個疑問。漢朝時雖然將匈奴打得舉族西遷,但是北方草原上又興起了其他的遊牧民族取而代之。其中鮮卑是驅趕匈奴西遷最大的功臣,然而百年之後,此獠卻成為了五胡亂華的主力之一。此作何解?”
朱棣沉默片刻,緩緩說道:“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很多方面。”
“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說一千道一萬,若國家軍隊太過無能,那麼自然無法阻止北方蠻族侵略中原。因此,無論對北方遊牧民族使用何種策略,保證自身軍隊的強大卻是最根本的前提。”
“遊牧民族之所以要侵擾中原,是因為利益的驅使。而這種利益可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生存的需求,第二類則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
“草原上經常會遭受黑災、白災。所謂黑災,是指冬天不下雪或下雪太少,這時因為土壤裸露呈黑色,所以稱之為黑災。冬天下雪太少,來年草原上就會水草不茂,導致大批牲畜餓死。所謂的白災是指雪災,這時因為氣候於過寒冷會凍死大量牲畜。兩種情況均會導致牧民在來年缺乏必要的食物。為了生存,牧民們就會聚集起來南下掠奪。”
“朵顏三衛等部落既然已經歸順大明,從普通牧民所必需的茶、鹽、布、罐等商品到貴族們所熱衷的珠寶、絲綢等奢侈品,均可以透過互市獲得。若是遭遇黑災白災,朝廷還可以對之進行賑災。因此,如朵顏三衛之類已經歸順朝廷的遊牧部落,也就沒了侵擾中原的動機。”
“此外,遊牧民族是否處在一個統一的政權領導之下,會決定中原受遊牧民族侵擾的程度。若是遊牧民族被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政權所統治,那麼遊牧民族南下時就有可能傾盡全力,這時中原政府想要抵擋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若是遊牧民族各自為政,那麼他們哪怕是遭受了黑災白災,也有可能去搶奪其他部落的牲畜而不是入侵中原。退一步說,即便某些受災部落選擇搶掠中原,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戰士傾巢而出——因為,他們還必須防備來自草原上其他部落搶劫他們的老巢。”
“如今大明推行有邑貴族制度,那些歸順大明的部落也就不大可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名義上,附庸需要接受領主的領導,但附庸卻擁有相當大的獨立自主權。另一方面,男爵以上的爵位必須得到大明帝國發放的認證書方正式生效,再加上未於藩學或國子監就讀者,無繼承子爵以上爵位的資格,這也就意味著大明能夠對草原上大小部落施加更大的影響力了。”
“以加強自身軍力為基本前提,以互市滿足遊牧民族的物質需求為底線,以有邑貴族制度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