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中僅僅才兩歲的朱文圭還談不上有任何性格,但特殊的身份卻同樣決定了他的命運。

淚奔ing……

本人會將投票結果理解為大勢所趨,絕不食言。不過,在此之前我還要做最後一次掙扎——同情朱文圭處境的讀者行動起來,保住朱文圭的小命!

第十七章 造反不能輕赦(上)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事實上,若所犯之罪屬於十惡不赦,則不在赦免之例。

在朱棣看來,造反屬於廣義的十惡不赦。但明太祖大約是因為自身經歷與其他開國皇帝不同的緣故吧,他特別同情農民,因此農民起義的首領若是接受招安通常都會從輕處理。據說,明太祖在逝世之前交待朱允炆的最後一句話便是“善待子民”;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在煤山自縊時留下的也是類似的話。事實上,整個明朝,對待願意投降的農民起義軍有很多都是從輕發落的。

導致朱高熾挨批的那道奏摺恰恰與農民起義軍有關。

靖難之役雖說只是內戰,但對平民的日常生活同樣造成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那夥農民起義軍的前身只是一股普通的遭受天災的流民,由於當時朝廷的重心在皇位爭奪戰上,因此在賑災方面反應遲鈍。朝廷賑災遲一天,災民的肚子就得相應地多餓一天——當流民之中已經有人餓死後,他們便攻佔了官府的糧倉。當時知縣試圖鎮壓流民的暴亂,誰知道卻引火燒身,導致連縣衙也被暴民佔領。

到了這種地步,朝廷自然是派兵前去鎮壓。

按時間順序敘述便是:

建文朝派遣軍隊前往該縣;

流民聞風而逃,躲入了山區;

因為朝廷當時的重心在於皇位爭奪戰的緣故,待流民退入山區並且等了一段時間卻沒任何訊息後,建文皇帝又將封山的軍隊調往了與北軍作戰的前線;

建文朝崩潰,燕王登上皇位;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這股流民又從山區走了出來;

當地知縣急報;

朱棣派軍隊前去剿匪;

這夥農民起義軍再次聞風而逃躲入山區。並且派人與領軍將領聯絡。表達了投降地意圖;

因為不敢擅自答應農民起義軍提出地投降條件。領軍將領便寫了奏摺請示。

應該說朱高熾處理這道奏摺時思路也算正確。看到這道奏摺後。朱高熾想了太祖皇帝對這類事一貫地處理方式;又想了父皇從前雖然嚴厲。但自從登基後卻變得溫和了許多;還想了今年是父皇登基地第一年。若是接受農民起義軍地投降可以消除戾氣。增加一些祥和氣象……綜合這些情況。朱高熾草擬瞭如下處理意見:

“若賊首誠意投降。則赦其無罪。凡投誠並確係為生活所迫地平民百姓。賞鹽一斛、酒一罈。糧菜茶肉若干。”

當天晚上,朱高熾被召進了御書房。

朱高熾忐忑不安地進入御書房時,皇上正在宵夜。見太子來了,朱棣三兩口將魚頭豆腐湯喝光,然後開始說正事。

“召你來,是為了關於那份山賊請求招安的奏摺。”朱棣接過黃儼遞過來的水漱了漱口,漫不經心地說道:“你的處理意見太過婦人之仁。”

朱高熾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朱棣,發現他的臉色很平靜,於是壯著膽子說道:“兒臣以為,那夥賊人老弱婦孺加起來也不過五百……再者,兒臣想著今年是父皇登基的第一年,若是接受那夥賊人的投降可以消除戾氣,增加一些太平熙和盛世景觀的氣象。”

朱棣沉思片刻,說道:“你能夠從消除戾氣,增加祥和氣象的角度考慮倒也不錯。不過,若賊人未曾攻擊縣衙,赦其無罪倒也無妨。然而賊人曾經攻佔縣衙,其性質已經屬於造反。這種造反賊人的首領,理當遇赦不赦。”

朱棣平靜的態度大大鼓舞了朱高熾的信心。

“父皇,賊首王水平自辯說,攻擊糧倉以及縣衙都是流民自發所為,他只是事後被眾人推舉成為首領的。按大明律,造反首領應處以剮刑且株連九族,若不減免王水平所犯罪行,他又怎麼肯投降呢?朝廷的大軍多花點時間固然能夠將之圍剿乾淨,但所費錢糧卻是不菲,何不給他留條生路?”

朱棣對朝廷輕易赦免造反的首領非常反感。崇禎年間,張獻忠、李自成之流多次投降(張獻忠反覆次數較多,李自成也至少投降過一次),若當時朝廷不赦免已陷入絕境的賊首,那麼張獻忠後來就不可能屠殺那麼多平民,而李自成也不會最終逼死崇禎。

對於具體人物在歷史中的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