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用,朱棣的看法是這樣的:少了任何一個人,地球會照樣轉動;但少了某些人,歷史卻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比如說,若劉邦很早就死了,將來會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嗎?或許分封制度不如中央集權制度更適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對於這種觀點,朱棣持懷疑態度),但即便有其他人挑戰項羽(說不定沒了劉邦,項羽根本遇不到挑戰者),而且還能成功戰勝項羽(在楚漢相爭的初期項羽佔據絕對優勢,劉邦數次落荒而逃時都與死神擦肩而過,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多少也有些運氣的成分),但新成立的王朝還會確定國名為“漢”嗎?新王朝的各項制度也一定與漢朝一模一樣嗎?
所以說,朱棣認為如果在張獻忠和李自成陷入絕境時就幹掉他們,中國的最後一個漢人政權說不定能夠緩過那口氣。當然,由於為當時的小冰川氣候導致中國北方大面積減產,農民在即將被餓死的威脅下還是會選擇造反,少了張獻忠、李自成或許會出現趙獻忠、錢自成。但問題是並非每個造反者都擁有那麼大的野心——忘了最初的陝西起義領袖到底是十八家還是三十六家,反正這些人當中除了張獻忠和李自成外,其餘諸人有沒有相應的能力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相應的野心,因此對朝廷不具有根本性的威脅。
另外,朱棣如此反感輕赦農民起義軍也與他的政治觀點有關係。
朱棣小時候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裡,黃巢是英雄、李自成是英雄、洪秀全是英雄……似乎凡是出身不高並且造反的都是英雄。
然而長大後朱棣卻吃驚地發現:那些傢伙別說沒資格稱之為英雄,是否能夠將他們稱之為人都不好說!
黃巢不說了,朱棣不知道黃巢的部隊是否創下了吃人最多的世界紀錄——這樣一個人居然能夠獲得正面評價,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
李自成呢?別說他在客觀上幫助愚昧落後的滿清政權入主中原,致使中華文明險些沉入深淵,即便假設李自成最終成功當上了皇帝,老百姓又能過上好日子嗎?看看他手下大多數重要將領都是些什麼貨色吧!
至於說洪秀全……造反尚未成功便大興土木建造皇宮,其他諸王也是怎麼奢侈便怎麼建造各自的王府;高層個個都擁有數不清的女人滿足他們的淫慾,卻不允許百姓過正常的夫妻生活,若有違反便處死;百姓的收穫全部繳入聖庫,連吃飽穿暖都無法保證,可高層卻成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如果說當時滿清政權散發著腐朽的臭味,那麼太平天國的上層權力機構卻散發著令人窒息的惡臭!!!
除非腦袋被門夾過,否則朱棣絕不可能赦免這樣的人。
當然,也不是說絕對不能赦免任何反賊首領。
以崇禎年間的反賊為例。如果在張獻忠、李自成陷入絕境時徹底將之徹底剿滅固然是好,但鄭芝龍應該怎麼處理呢?朝廷確實有機會在張獻忠、李自成發展壯大之前將之剿滅,但當時的朝廷對鄭芝龍這樣的海盜卻沒辦法用武力徹底解決。固然,朱棣準備大力開展殖**動,也就是說大明帝國將會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但朱棣同時也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紀海盜也不曾絕跡,可以想象,想要在十五世紀徹底消滅海盜是多少困難的一件事——將來若是遇到大股難以剿滅的海盜,朱棣沒準也會考慮剿撫並用,而不是單純地只依靠武力。
事實上,歷史上的永樂皇帝對於大股海盜採取的是剿撫並用的策略。
以“撫”為例:
永樂三年(1405年)正月,也就是鄭和首使西洋同一年的前幾個月,明廷又遣“行人譚勝受、千戶楊信等往舊港招撫逃民梁道明等”。梁道明,廣東南海人,初販爪哇,後挈家移居舊港數年。三佛齊為爪哇攻破,易名舊港,國中混亂,梁道明乘機起事據地,被眾人推為首領,閩、廣流移數千人相從。在譚勝受等人之前,指揮孫鉉出巡海南,曾遇其子與二奴,孫鉉將其挾持歸朝。到此時,譚勝受因與梁道明同鄉,帶了梁的家奴齎敕招諭。道明受感化而入朝,獲賜甚厚,其眾改由施進卿代領。這次招諭梁道明,明廷煞費苦心,既有以同鄉之誼的譚勝受為使,又以梁道明之子為質,迫其就範。而厚賜歸者,正以激勵來者。明廷招諭流人歸國之願於此可見一斑。
以“剿”為例:
明朝陳祖義祖籍廣東潮州,明洪武年間,全家逃到南洋入海為盜。盤踞馬六甲十幾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海盜集團頭目之一,成員最鼎盛時期超過萬人。戰船近百艘。活動在日本、臺灣、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超過萬艘以上的過往船隻,攻陷過五十多座沿海城鎮,南洋一些國家甚至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