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納貢。明太祖曾懸賞50萬兩白銀捉拿他。後來,他逃到了三佛齊(今屬印度尼西亞)的渤林邦國,在國王麻那者巫裡手下當上了大將。國王死後,他召集了一批海盜,自立為王,陳祖義成為了渤林邦國的國王。明永樂五年,他詐降鄭和,鄭和識破他陰謀,施巧計發動突然襲擊,當場殺死海賊5000多人,並將陳祖義活捉。永樂五年(1407)九月鄭和回國,並把陳祖義押回朝庭,朱棣下令當著各國使者的面殺掉了陳祖義,並斬首示眾,警示他人。
對於梁道明和陳祖義這類人,朱棣同樣打算採用剿撫並用的策略——而且還是先撫再剿。
之前,朱棣頒佈的《移民獎勵辦法》規定:自行移民關外、海外者,其移民首領依據所擁有的基本采邑領之多寡,將獲得朝廷所冊封的有邑貴族爵位。根據這個規定,宋代、元代以及明朝洪武年間因各種各樣原因移民海外的漢人,將有資格成為大明帝國的有邑貴族——梁道明、陳祖義等人同樣有這個資格。
朱棣提前了三年多時間,遣“行人譚勝受、千戶楊信等往舊港招撫逃民梁道明等”。所謂的“撫”,並非是允許對方投降並率眾回國,而是將其冊封成有邑貴族。使其人成為大明帝國開拓海外的爪牙,使其所佔之地成為大明帝國的海外殖民地。而所謂的“等”,也不僅僅是指舊港的梁道明等人,而是生活在海外的所有略有名氣的華人首領。
相信海外華人不會拒絕這種好事。
另外,陳祖義之流接受冊封后如果繼續海盜生涯,只要別搶到華人頭上,隨便他們怎麼燒殺搶掠都行。否則,朱棣將派出陳祖義宿命中的敵人鄭和去維護秩序。
……
既然對海盜是可以撫的,那麼為什麼對內陸的賊寇就不能寬恕呢?難道是因為剿滅海盜較難,剿滅農民起義軍相對容易些,而人性中欺軟怕硬的本能導致自己形成了思維定勢?
想到這裡,朱棣不由產生了一絲動搖。可惜的是,這絲動搖在腦海裡卻僅僅只是一閃而逝,隨後朱棣便立即推翻了剛才的想法:欺軟怕硬確實不好聽,但如果不欺軟怕硬,難道去欺硬怕軟?!
朱棣拍拍自己的腦袋暗自想道:剛才腦子裡難道進了水?
ps:有個疑問需要求教大能。
已知五口之家保證溫飽需二十八貫,移民花費主要是路上的食宿、到移民屯後的種子糧和基本口糧(官府移民還提供耕牛,但暫不考慮這類費用)。因為初期移民之中很多都是光棍,而且由於授田按戶計算,原先家中成年男性超過一人者,必然會選擇分家以便獲得更多的免費土地。因此,移民的戶均人口應該遠遠低於五人,暫且將之定為戶均三人吧。這樣算起來,從山西到遼東,五口溫飽之家一年的生活費供三個人移民,應該夠了吧?
第十七章 造反不能輕赦(下)
海盜不會危及政權,在很難追剿的前提下,對其赦免也不是說不過去。對於農民起義,不以雷霆手段消滅,反而很輕易地放過,那簡直是變相地鼓勵農民造反?
想到農民抗爭的問題時,朱棣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日本農民。
極度貧困的日本農民時常起而反抗。有時候是針對封建領主,有時候直接針對幕府當局。德川時代的256年間,此類農民起義不下1000次。然而奇怪的是,日本農民一般不反對沉重的40%甚至50%的賦稅,而是抗議在這個基礎上又增加的賦稅。對此,朱棣簡直忌妒欲狂。明朝徵收的農業稅,哪怕是再加上勞役摺合成銀錢計算,其平均值也只不過保持10%左右!
而且,當時的日本農民請願不是西方意義上的階級鬥爭,並沒有要變革制度本身的企圖,而是因為年貢、賦役過重,妨礙了正常生產。進入工業時代後,日本工人罷工的目的也並不一定是停止生產,而是佔領工廠繼續工作,增加生產,使經營者丟臉。在三井系統一家煤礦中,“罷工”的工作把管理人員全部趕出礦井,把日產量從250噸提高到620噸。足尾銅礦的工人在“罷工”中也增加了生產,並把工資提高了兩倍。對於日本農民和工人的自覺性、主觀能動性、自我奉獻精神,朱棣簡直欣賞極了。
因為無法忍受,日本農民成群結隊地湧向藩主,但請願和裁判都是有秩序的。農民們寫好請求免除苛政的請願書,遞交藩主內臣;如果請願書被扣壓或者領主不予理睬,他們便派代表去江戶把狀子呈送給幕府將軍。在一些著名的起義中,農民在江戶城內攔截幕府高官的車駕,確保狀子不被扣壓。農民此舉風險很大,幕府首腦一般首先解決當前問題,而後則追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