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立即老老實實地答道:“臣弟遵旨。”
谷王朱穗眼珠一轉,涎著臉對朱棣說道:“皇上,我在靖難之役同樣立有大功,能不能也象十七哥那樣承包商業稅收?”
朱棣對朱穗的惡感又增加了一分。剛才看到到朱權將會得到超越普通親王的好處時,他立即跳出來阻撓。現在見朱棣鐵下心要讓朱權承包蘇州的商業稅收,便馬上見風使舵,涎著臉要求同樣的承包權。
朱穗會產生這個想法並不奇怪。反正收稅的事又不必親王們親力親為,收到足夠的商業稅會有更多的承包獎勵,即便收不到,反正他們的歲祿又不會少——有賺無賠的事,誰都會喜歡。
雖然更加厭惡朱穗了,但朱棣仍然剋制著自己的情緒,儘量和顏悅色地對朱穗說道:“也罷,畢竟你在靖難之役中也曾立下功勞……你原來的封地宣府商業不算發達,朕給你換一個更好的地方,就長沙吧。”
想了想,為了避免令朱穗產生什麼心理陰影,朱棣將視線移向朱權,歷聲道:“不過朕要事先告誡你們:朕相信你們本人不會在徵收商業稅時犯什麼過錯,但你們一定要管好那些收稅的稅丁,絕對不允許他們橫徵暴斂或是藉機為難正當的商人。若是地方官員或商人狀告稅丁有不法行為,朕必將追究你們的管理責任。”
“好了,今天就說這麼多。你們都退下去吧。”
第五章 沒有錢萬萬不能
或許是因為時間太短的緣故吧,所謂的蝴蝶效應還沒顯現出來。不過,朱棣的穿越對歷史已經造成了一點小小的影響:他的登基詔書是由天下聞名的大儒方孝孺所寫。其實所謂登基詔書別人也可以起草,但方孝孺親自寫的登基詔書,卻能夠對安撫天下人心起到更好的作用。
歷史上燕軍進入南京,迎降的文臣不過百人。除大批人死難外,在任而“遁去者,達四百六十三人”。然而方孝孺起草登基詔書後,居然有不少逃跑的官員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周王朱肅、齊王朱傅、兵部尚書茹常不知從哪裡尋了個槍手,一篇奏摺寫得是花團錦簇。這篇奏摺詳細分析太祖撰寫的《皇明祖訓》,讓人看了不知不覺就會認為,太祖的本意其實是減等繼承——而皇明祖訓上之所以寫的是世襲罔替,要麼是參加編寫此書的編輯們誤解了太祖的意思,要不然就是編輯的筆誤……
對於將世襲罔替改為減等繼承,大臣們沒(web使用者請登陸下載txt格式小說,手機使用者登陸wàp。)有任何意見——從公講,這種改變對國家和百姓有利;從私講,這種改變並不損害大臣自身的利益。至於說將原有的公、侯、伯三級爵位改為十九級,也確實有利於激勵士子進取之心——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更多的大臣能夠從這種改革中分一杯羹,所以,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了贊同意見。
為了減少宗室子弟的怨恚之意,朱棣一錘定音:凡在宗人府譜牒中已有紀錄的宗室子弟,皆按原有的分封制度獲得爵位。在此之後出生的宗室子弟才減等繼承。反正,現在皇室人口全部加起來也才六七十人,這點小小的讓步對明朝財政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在正式下詔改世襲罔替為減等繼承的第二天,朱棣召見了周王和齊王。既然他們那麼上道,朱棣自然也就投桃報李了。
“調查結果已經出來了。你們雖有過錯,但朕決定予以赦免。”朱棣對周王朱肅說道:“五弟除復王爵外,並增歲粟五千石。不過,這一決定將於明年正月宴請諸王時正式宣佈。那時,五弟和七弟便可回到自己原來的封地去了。”
之所以在周王和齊王之間區別對待,其中一個原因是朱肅與朱棣為同母兄弟,兩人之間血緣關係更親近些——雖說此朱棣已經非彼朱棣了,但他畢竟保留了原來燕王的記憶,因此對周王有著莫名的親近感。
建文時期朱肅就有反跡,而另一個時空的1420年10月,還會有人告發朱肅要造反。所以說,朱肅大約未必是個安分的人。不過,朱棣對朱肅並不象谷王朱穗那般反感。兩人同母所生血緣親密並不是主要原因,影響朱棣觀感的,是因為朱肅在諸多藩王之中還算是有作為的——用後世的話來說,朱肅雖然如何如何,但總的來說,還是有功於人民。
朱肅為人好學,喜讀書,能填詞賦詩,又寫得一手好字。他曾根據元朝宮中遺事,寫有《元宮詞》100章,是搞文藝的好手。同時,朱肅還是一位植物學家和方劑學家,他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經濟地(web使用者請登陸下載txt格式小說,手機使用者登陸wàp。)位,組織和參與編寫大量科技著作,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