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領民總還有個底線。但對於異鄉為官的官員來說,地方百姓的死活和他們完全無關,因此一旦搜刮起來,往往比歐洲的領主們殘酷要得多。
商業稅收的承包權雖然也有競爭,但朱棣對競爭設定了一定的限制,畢竟,平民想要獲得蘇州的商業稅承包權,必須一次性向寧王繳納蘇州上一年度的全額商業稅收,這一點與歐洲自治城市一次性向領主繳納鉅額贖金頗為類似。這樣一來,朱權所獲得的承包權,便與領主權中的收益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了。蘇州的商業環境越好,朱權的收益也就越多。相反,如果朱權發神經將蘇州商業環境搞得亂七八糟,國法暫且不論,受損失的終歸還是他自己。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即便不派錦衣衛去監視蘇州的稅收,朱權多半也不會瞞報稅收動手腳什麼的。由於任何人都可以競爭商業稅收的承包權,因此現任承包者為了保住承包權,向國庫繳納的稅金必然不可能太少。也就是說,承包者不僅會剋制本人作弊貪汙的**,而且還會盡量制止其他稅收環節中的損耗。朱棣也考慮過普通商人或許不敢得罪親王的問題。《資本論》中似乎說過,如果利潤超到300%,商人便敢於蔑視人世間所有的法律。如果有足夠的利益,而且法律允許,大約總會有膽大的商人敢於跳出來——萬一商人們膽怯,頂多到時候派錦衣衛去暗中鼓勵一下。
進一步想,蘇州的商業稅承包權被私人獲得可以額外帶來一個好處。一些學者之所以認為中國從來不存在資本主義萌芽這一環節,是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儘管商業稅承包權遠不及城市自治權,但朱棣早已想好了一個辦法:任何市民只要每年繳納一定額度的賦稅就給予其恩騎尉的爵位,並且允許其以吏員身份參與掌握部分地方政權。如此一來,這樣的城市便與歐洲那些獲得自治權的城市頗為類似了。只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在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想必資本主義就會順勢萌芽了。
想到這裡,朱棣更加覺得將商業稅承包出去是個好主意,於是進一步誘惑朱權。
“十七弟,你應當知道蘇州在宋朝是多麼的繁華。如今蘇州雖然不復宋朝時那副盛況,但蘇州的地理優勢在那裡。在整個中華大地來說,蘇州的經濟還是很有優勢的。你甚至可以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減免商鋪一定年限的稅收,以便吸引更多的商人在蘇州開鋪子。”
“假設能夠收取商業稅十萬貫,你便可以獲得將兩萬貫;如果能夠收取二十萬貫,則可獲得將四萬貫;如果你能夠收取一百萬貫商業稅……想想,就實際收入來說你豈不成了諸王之首?”
就目前的商業環境看,一個城市收取十萬貫商業稅是一件難想象的事,但這畢竟是一個極為誘人的畫餅。當朱權又是心動又是猶豫之時,一旁的谷王朱穗突然插嘴道:“太祖皇帝說過,親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不得干預地方行政事務。皇上怎麼能讓十七哥承包蘇州的商業稅收呢?”
朱棣皺皺眉。“僅止稅收而已,不礙事。”
戶部尚書鬱新說道:“剛才皇上說,寧王殿下可以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減免商鋪一定年限的稅收,以便吸引更多的商人在蘇州開鋪子……這個權力似乎……”
朱棣不以為意地撇撇嘴。
“寧王有一萬石的歲祿,又可以獲得商業稅收總額的10%作為承包收入。如果他想大力發展蘇州的商業經濟,可以用稅收總額的10%用來鼓勵商人在蘇州建立商鋪,甚至還可以將歲祿中的部分投入在裡面。這也就是朕所說的‘寧王可以在許可權範圍內減免商鋪一定年限稅收’。若寧王願意損己利人,那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鬱新不依不饒地說道:“豈能允許親王向百姓示恩?”
朱棣聞言頗為不悅。
“親王對地方百姓好點有什麼不對?難道非要親王為禍地方,讓地方百姓對親王恨之入骨才好?!你休要再離間朕與諸親王的兄弟之情。”
朱棣緩了口氣,想了想,覺得鬱新雖然讀書讀得傻了,但畢竟也是出於為了維護中央皇權的好意,因此放緩了語氣。“再者說,如果地方官員獲得百姓愛戴朕又該怎麼辦?難道因為百姓要給地方官員送萬民傘、要為好官建生祠,朕便應該斥呵那個好官甚至是將那名官員革職?”
“但……”
看到鬱新還想反駁。朱棣冷著臉說道:“朕意已決,愛卿不必多言!”
朱棣轉過頭盯著朱權。“十七弟,你奉不奉詔?”
朱權一直都是識時務的俊傑。聽到朱棣這麼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