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一個基數。總旗、百戶地職務收入一年分別為六十石、一百二十石。若總旗、百戶成為烈士,則其烈屬分別享受兩戶、四戶人家的供養。更高職務的將士犧牲後,其烈屬享受的供養標準也相應提高。”

“而且,烈士生前所立戰功也可折算進烈屬的供養標準之中。鐵質、銅質、銀質、金質勳章分別可折算成一戶、兩戶、四戶、八戶人家供養。”

“這樣算下來,即便只是小旗甚至是普通地軍士在戰場上犧牲,假設他參加過三次戰役,受過兩次傷,殺過一個敵人,那便一共可獲得三枚鐵質勳章。因此,該烈士的烈屬便能夠享受四戶人家地供養。這種生活標準已經相當於普通農民的四倍以上了。也就是說,只要將士們在戰場上為社稷做了足夠地貢獻,那麼他的身後名祖宗榮子孫貴便都不愁了。”

趁著朱棣喝茶地間隙,楊榮組織了一下措辭,滿面恭敬地說道:“假設烈屬之中有的人有勞動能力,而有的人卻沒有勞動能力。比如說某位烈士地父母剛剛四十出頭,尚能進行田間勞作。而烈士遺孤卻符合去安南享受供養的條件。這種情況下,令祖孫分離似有不妥。”

朱棣略一思索便道:“烈士父母遲早會因年老而失去勞動能力,如果願意,那便隨孫子一同去烈屬采邑吧。到烈屬采邑之後免費分一塊田供其耕種,免去全部賦稅。待年老失去勞動能力後,則收回那塊田地,正式享受接受供養的烈屬待遇。”

“若烈士父母不願去烈屬采邑……”朱棣頓了頓,說道:“這樣好了,朕會辦一所烈屬學校,烈士的兒女均可免費入讀,享受縻膳生員(注1)的待遇,直到成年為止。”

烈士遺孤要不要也進行斯巴達式的教育呢?朱棣皺著眉思索著,終於還是搖了搖頭。烈士已經為國家獻出了生命,還要人家奉獻子孫,那也太邪惡了。

“皇上這真是仁者之言!”楊榮笑著說道:“若烈士遺孤均可入校讀書且享受縻膳生員的待遇,將士用命自不用說。臣只怕將士們上了戰場後,哪裡危險就朝哪裡衝,那也是個麻煩。”

朱棣聽得出楊榮這是拐彎抹角地拍自己的馬屁,於是不禁一樂。誰料到楊榮卻又話題一轉,說道:“但,臣卻尚有一個疑慮。百姓不是迫不得已誰也不願背井離鄉。若是烈士死後,烈屬因無勞動能力而被迫移居他鄉,臣唯恐傷皇上堯舜愛民之心……”

朱棣也知道這個時代背井離鄉不是什麼好事。心腸較軟的皇帝甚至不忍強迫拖欠賦稅者移民,朱棣雖說冷血,但也不至於認為讓烈屬移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是,不這樣處理又該怎麼處理呢?

“朕也不怕晦氣,直接先說清楚。”

“由於戰爭地不可預測性,說不定什麼時候一個大敗仗就會產生數萬甚至更多的烈士——即便不打大敗仗,但只要連續打起幾損失較大的仗,產生的烈士就不在少數。而每產生一名烈士都會隨之產生數名烈屬。朕確實是想讓烈屬能夠過上較好的生活,以便烈士在九泉之下能夠瞑目。但如果直接由朝廷負擔供養烈屬的資金,只怕會拖垮財政。”朱~不高興地質問道:“依你之見,應該如何解決此事?”

見皇上將這個難題拋給自己,楊榮也是頭疼。

想了一會兒,楊榮陪笑道:“可不可以這樣處理?烈屬並不移民去那烈屬采邑生活,而是將烈屬采邑交給專人代管。反正在皇上的大力扶持下,如今郵政系統已經很發達了。將來陳天平成為安南國王后,在安南依葫蘆畫瓢同樣建設一套郵政系統,並且併入大明本土的郵政系統。如果一來,烈屬采邑的代管者只需每年將其采邑收入郵寄給各個烈屬便可以了。”

朱棣默默地想了想。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烈屬采邑交給誰代管呢?

歷史上明朝地皇莊最初是由皇上指派太監去管理,但那樣的管理者或者貪汙,或者憑藉特殊身份欺壓附近百姓,惹出一大堆事情,最後不得不改為地方官員代管。所以說,直接插手派人管理必定吃力不討好,朱棣自然不肯自找麻煩。

為了不過分刺激安南人,朱棣暫時不打算直接將安南改為交趾布政使司。如此一來,將烈屬采邑交給地方官員代管似乎也就行不通了。

難道說交給軍隊管理?可軍隊經商卻是大忌。削弱軍隊的戰鬥力不說,將領一旦有了財力的支援,那便很容易演變成軍閥。

交給民間管理?想到這裡,朱棣開始羨慕起英國的管家起來。在朱~地印象中,英國管理是忠誠可靠的代名詞。中國地管家雖說大多也還忠誠,但是不為自己謀私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