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不堪言之事!若將來扯旗造反者拿一字並肩王做幌子,還怕不應者雲集?叛亂的規模越大,屍山血海地場景自然也就越多。何必呢?
朱畢竟是皇帝,首先需要考慮的還是國家的安定。這種事情不處理好,萬一將來鬧出什麼亂子,豈不是白白被後世笑話?既然如此,哪怕某人無辜倒黴,但至少一路哭不如一家哭!
穿越以來,朱棣的心腸已經越來越硬,誅戮殺伐時也腦海裡也早已不閃現什麼人權、道理地概念了。可每當朱棣不懷好意地望向朱文圭時,卻總是被他那充滿著孺慕之情的天真眼神所打敗。
宋太宗趙光義其實也遇到過類似地情況。趙光義是宋太祖之弟。在繼承了宋太祖地皇位時。宋太祖地子嗣不僅未絕。而且兩個兒子均已成年。令朱忌妒地是。宋太祖一系地子孫在後世並沒有叛亂——儘管最後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手中。但那卻是太宗一系地皇帝自願讓出來地。若建文皇帝一系後裔也如宋太祖一系地子孫那樣老實。那還有什麼可擔心地呢?但朱棣地疑心已起。卻是再怎麼也壓制不住了。
朱棣自失地一笑:就疑心病地嚴重程度而言。自己似乎不如宋太祖。
天人交戰良久。朱棣終於下定了決心:眼下朱文圭還小。古代人哪怕是皇室宗親。十歲之前夭折得也多。若朱文夭折了。那便什麼事都沒有。若朱文象歷史中那樣並不短命。那便尋個茬子讓朱文圭重新成為建庶人……至於說一字並肩王這個位置。建文皇帝地三個弟弟是沒有希望地。
據線報傳來訊息。廣澤王和懷恩王在瘴行地呂宋已經先後患病。能不能撐過今年冬天都不好說——在朱棣沒起猜忌之心時。這不算什麼好訊息。但現在嘛。朱只能感嘆自己確實是“天命所歸”。剩下一個敷惠王。朱早已在“自願”跟隨而去地人當中摻了釘子。如果廣澤王和懷恩王相繼離世後敷惠王仍舊活蹦亂跳。那便暗中命令“釘子”幫敷惠王一把。送他與三位兄長團聚。
朱棣忍不住安慰自己:宋太祖沒那麼重地疑心。那是因為他沒去民間微服私訪。要不然聽到什麼風言風語。還指不定趙光義會做出什麼事呢!自己如今改變當初地決定。主要是受其他人地影響?責任在他們!
一字並肩王這個制度朱捨不得放棄。但是這個並肩王地位置到底給誰呢?
給漢王或趙王?
不妥!漢王和趙王本就對皇位有覬覦之心。若是成了一字並肩王,豈不是火上添油?
從太祖地其他二十一房中選一個出來?
仍舊不妥!太祖其他二十一房的宗室也不見得就老實。
乾脆便宜靖江王一系算了。
古人特別講究名份。崇禎殉國後,群臣都知道朱常洵的兒子朱由不成器,但是按長幼的順序卻只能擁立他為皇帝。南京陷落,唐王朱聿鍵,魯王朱翊還只敢稱監國,不敢稱帝。因為,這兩人都是遠支的宗室,只有桂王朱由榔是當時朱鈞唯一活著地孫子,才有資格稱帝。末代靖江王朱亨嘉不是朱元璋的子孫,也自稱監國,結果被瞿式抓起來投入大獄幽死。
靖江王不是明太祖地後代,在朱元璋的後代死絕之前,根本沒資格染指大明江山。
從靖江王一系中挑一個宗室擔任一字並肩王也未必沒有風險,但難道有風險就不做事了?將風險儘量減低也就夠了。
做出這樣地決定後,朱棣心裡輕鬆了一大截。看看時間差不多到了,朱棣便笑著過去摸摸朱瞻基和朱文圭的腦袋,準備去上朝。朱文著朱棣地大腿,奶聲奶氣地撒著嬌。
“丟。”
朱棣笑著搖頭,將朱文圭抱起來,往空中拋去又接住。在朱文的驚笑聲中,朱棣問道:“怕不怕?”
朱文圭咯咯直笑,很認真地說:“怕!”
“還丟不丟?”
朱文圭用力點頭。“丟!”
朱棣很懷疑朱文圭是不是因為年紀幼小的緣故,將“怕”理解成為“喜歡”的意思了。每次朱文說“怕”,但又非常喜歡和朱玩這種遊戲。無奈之下,朱只得又將朱文了兩把,然後把他放在地上,拍
圭的腦袋。
“去和基基哥哥玩。”
朱文圭這一點還好,不是很纏人。和朱玩過空中飛人的遊戲後,朱文心滿意足地湊到朱瞻基身旁去了。
朱正準備離開,卻看見朱瞻基眼中流露出希冀之色。
朱棣暗自失笑。朱瞻基一直都皆力將自己表現成大人地樣子,可他畢竟才四歲多,童心未泯。偏偏這種遊戲也只有朱棣才能和朱瞻基玩——太監宮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