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8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蕭明幹了大半輩子的御史之活計,個性自是較衝,最先沉不住氣,方一落了座,便已是率先開口進言道。
“殿下,微臣以為蕭中丞所言甚是,臣願代殿下而為之!”
林明度身為禮部尚書,本就有著對外交涉之權責,此際一聽蕭明如此建議,心下里自是頗以為然,這便緊趕著出言附和了一句道。
“殿下,末將也以為當得避了此事方妥,還請殿下三思!”
蕭潛雖是武將出身,可在朝日久,陰謀詭計見得多了,胸中已是頗有溝壑,在議和一事上的看法與諸官都相一致,這會兒見蕭明與林明度都已先後開了口,他自也不甘落後,這便緊趕著也出言附和道。
這些年來,隨著李顯的權威日盛,投入其麾下的大臣與日俱增,大小派系也有著不老少,可最核心的還是隻有四系——林明度所代表的河西文官出身的大臣為一系,蕭潛所代表的軍中將領為一系,蕭明所代表的原太子李弘的人馬也自成一系,再有一系便是以駱賓王、狄仁傑為代表的原王府屬官出身的文臣;此四系人馬乃是李顯的實力之核心,此際三系領軍人物紛紛進言,縱使是李顯,也不能不加以重視。
“諸公不必擔心過甚,此事本宮已有所安排,應不致有甚太大的差池,諸公只管安心處理公務便好。”
林明度等人能看得出的事兒,李顯又豈會心中無數,自是知曉武后與越王聯手下的這個議和的套子用心甚是歹毒,更清楚一旦和議陷入僵局或是破裂,所有的後果怕都得由李顯本人來承擔,名聲受損還是小事,河西軍被支開方才是要命的大事情,對此,李顯早已準備,卻也不怕天會就此塌了下來,然則事關機密,一旦稍有洩漏,後果不堪設想,故此,縱使面前諸人都是心腹之輩,李顯也不想洩露出哪怕一絲半點的內情,只能是溫和地一笑,泛泛地寬慰了眾人一句道。
“殿下,此事幹系重大,萬萬輕忽不得啊,倘若有所差池,那……”
儘管李顯所言已是顯示出了強大的自信心,可蕭明還是放心不下,急躁地再次出言進諫道。
“不妨事,本宮心中有數。”李顯顯然是不想再在此事上多做糾纏,也不等蕭明將話說完,已是一壓手,言語肯定地下了定論,旋即將視線轉到了林明度身上,沉吟地開口問道:“子真(林明度的字),大食使節團這幾日可有甚動靜麼?”
“回殿下的話,這三日來,大食正使穆阿?維亞?阿本及其副手都不曾離開過理藩院,倒是其手下人等時常結夥外出,遍遊京師各處,市貨者不在少數。”
一聽李顯如此問法,林明度便知李顯不欲再在是否接手和議之事上多費唇舌,心下里不安難免,但卻不敢再多勸,只能是恭謹地應答道。
“嗯,阿本其人本宮曾見過一次,油滑有餘,能力卻是缺缺,此番如此大事,大食國當不會將重任委託於其,子真去好生摸查一下,看這使節團中究竟誰才是話事者。”
李顯既然不想讓眾人再多糾纏著接下和議活計的利與弊,自是得就具體事務作出些部署,哪怕其實際上早已得了詳細的線報,知曉這使節團中有著個重要的人物存在,但卻不妨礙李顯給林明度找些事兒幹。
“諾,微臣遵令。”
被李顯這麼一攪合,林明度自是不好再多進言,只能是恭謹地應了諾。
“還有,大食使節團到了三日了,本宮既是奉旨和議,總不好失了禮數,明日晚間本宮在東宮設宴,就算是為大食使節團接風好了,至於飲食方面,就讓大食使節團派了人來,自行準備著,這事情就由子真一併辦了去,今日諸位都累了,就先議到此處罷。”
李顯交待了幾句之後,便即下了逐客之令,顯然是不打算再給眾人絲毫進言之機會了的。
“諾,臣等告退。”
李顯都已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蕭明等人自不好再囉唣,只能是各自就此躬身告退而去。
“殿下有心思?”
眾人皆去之後,始終默默不語的張柬之反倒開了口。
“沒事,本宮只是覺得有些累罷了。”
李顯確實有心思,如此這般地與武后鬥了多年,已是真的很累了,自打今早起,“玄武門之變”的念頭便一直在李顯的腦海裡上下起伏,哪怕明知道此舉會帶來嚴重的隱患,只是累到了極致的李顯已是有些不想再跟武后玩甚袖裡乾坤了的,當然了,這個念頭李顯也就是自個兒想想,並不打算說將出來,哪怕是面對著張柬之這等忠心不二的謀士也不例外,只因箇中干係實在是太大了些。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