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7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后話音一落,李顯便已從錦墩子上站了起來,一個半轉身,面朝著武后,一躬身,不緊不慢地應答了一句道。
“娘娘明鑑,老臣以為太子殿下所言正理也,是戰是和,終歸須的談後再做定奪才是!”
沒等武后就李顯的話作出點評,劉仁軌已從旁站了出來,高聲附和了一把。
“娘娘明鑑,微臣附議!”
“娘娘,聖人有云:先禮而後兵,則師出有名也,不可不慎!”
“劉相所言甚是,臣亦附議!”
……
劉仁軌乃是宰輔之老臣,儘管在政事堂裡的排位並不在前列,可資歷卻無疑是滿朝文武中排第一,他這麼一出頭,不少老成持重的大臣也都跟著站了出來,到了末了,便是連裴行儉、裴炎等一般不輕易參進後黨與太子之爭的宰輔們也都紛紛出言附和了起來,人多勢眾之下,聲勢遠比不到四十人的後黨要大了不老少。
“嗯,諸愛卿之言本宮聽著有理,那就先議著也罷,只是該由何人主持這和議之事,諸臣工可有人選麼?”
武后原也知曉要想不議而戰怕是很難通得過朝議這一關,這一見情形果然如預計的一般,立馬便轉了態度,丟擲了個棘手的問題,登時便令滿朝文武盡皆失了聲,大殿裡就此詭異地安靜了下來……
第七百四十章推波助瀾(四)
議和可不是件好差使,旁的不說,就眼下後黨與太子一系之間戰、和之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無論是誰來主持這和議,都非得得罪其中一方不可,和議無論達不達得成,都可能會為自己留下禍根,短期內或許不會有甚大礙,可將來呢,天曉得那片雲會下雨,這隊要是站錯了,那後果可不是一般的嚴重,,在看不清形勢之際,中立的大臣自然沒誰樂意去幹這等吃力又難討好之事,至於後黨與太子一系麼,又都自忖毛遂自薦的話,必會遭對方全力反對,與其再起爭執,倒不若保持安靜為妥,於是乎,滿朝文武頃刻間便全都成了木雕泥塑,誰也不肯在此事上輕易發表意見。
“怎麼?諸公對此都沒甚要說的麼,嗯?”
武后等了好一陣子,見無人肯站出來言事,剛稍緩和下來的臉色登時又陰沉了下來,環視了下諸般臣工,冷冰冰地哼了一聲道。
“啟稟娘娘,老臣有一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任憑武后的目光有多陰冷,諸臣工全都視而不見,氣氛一時間壓抑得簡直令人窒息,可就在這當口上,卻見越王李貞從文臣佇列裡行了出來,一派從容狀地朝著武后便是一躬,甚是淡定地稟報了一句道。
“八叔不必多禮,您有甚話但講無妨。”
一見到站出來的人是李貞,武后的臉色雖淡然依舊,可眼神裡卻是飛快地閃過了一絲精芒,但並無甚太過的表示,只是虛抬了下手,客氣了一句道。
“諾。”
李貞恭謹地行完了禮,一抖寬大的袖子,神情淡定地開口道:“娘娘明鑑,老臣先前聽諸臣工之踴躍進言,心中感慨不已,嗯,我大唐能有如此多敢言之士,何愁社稷不盛哉!今,大食國不遠萬里遣使而來,我大唐確是不可失了待客之道,這議和一事麼,倒也確實該好生商榷上一番,既不可因盛氣凌人而失了我泱泱大國之體面,也不可沒了尊卑上下之分,既要保證我大唐之既得利益,也不可讓蠻子說我大唐無容人之量,故此,老臣以為這主持和議之人選便是關鍵之關鍵,縱觀朝中袞袞諸公,能行此事者,唯太子殿下耳,老臣願以身家性命擔保,只消太子殿下出馬,必可大有斬獲焉!”
“嗡……”
李貞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全都炸轟了堂,不止是太子一系的官員們驚愕莫名,便是連後黨們也頗覺意外,愣是搞不懂李貞好端端地玩出這麼一手究竟是何用心。
“此事萬萬不可,太子殿下乃我大唐儲君之尊,豈可與區區蠻國來使對等之,荒謬,著實是荒謬!”
群臣們正自驚愕莫名之際,御史中丞蕭明已是忍不住了,也不等李顯示意,便已氣咻咻地從旁閃了出來,高聲駁斥了一句道。
“蕭中丞此言差矣,太子殿下文武雙全,辯才更是天下無雙,為國謀利向不後人,又兼河西諸軍皆太子一手操練出來之兵,是該戰該和,唯太子殿下能有準確之判斷,換了他人,又豈有這般能耐!”
對於蕭明的指責,李貞並沒有回答,只是但笑不語,自有裴守德從旁閃了出來,搶白了蕭明一句道。
“不錯,裴侍郎所言甚是,此等要務,非太子殿下莫能為也,微臣附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