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8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著眼下的災情不放之用心,左右不過是想避重就輕罷了,自是不跟遂了其之意,這便微笑地介面回答道。

“嗯哼。”

面對著李顯的步步緊逼,武后心中的火氣都已是快按捺不住了,可偏生李顯無論是言語還是禮節上都無甚可挑剔之處,武后便是想發飆也找不到藉口,沒奈何,也就只能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微側過臉去,望向了高宗,擺出了一派恭聽高宗明斷之架勢。

“顯兒啊,如今災情甚大,須不是耍的,若是稍有閃失,其禍恐大,顯兒既言能擔,朕自是信之不疑,只是事關重大,朕心中卻是牽掛得緊,顯兒且將應對之道說與朕聽聽可好?”

先前李顯與武后硬碰之際,高宗可是狠狠地為李顯捏了一把的冷汗,怕的便是李顯擋不住武后的威勢,若如此,高宗寄以厚望的平衡之道怕也得就此破了產,好在李顯硬頂了下來,這才令高宗微微鬆了口氣,只是對李顯的救災方案還是有些疑慮,在不清楚李顯的底牌前,卻也不敢輕易便答應了李顯的請求,這便謹慎地出言追問道。

“好叫父皇知曉,兒臣之所以敢言擔當此事,正是出於‘鄧記商號’鄧大掌櫃的鼎力支援,有其相助,賑災一事已無須犯愁,父皇若是不信,可召其前來,一問便知根底!”

李顯心大得很,能撈的時候從來不會客氣,剛為林虎求了封賞,這會兒又搗鼓著要為鄧誠也撈上一份,當然了,此舉也是為即將到來的那些滿載糧食的船隊給出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煩。

“唔,也罷,那就宣來與朕見上一見好了。”

高宗自幼所受的便是儒家教育,對商賈之人自是素來看不上眼,哪怕鄧誠此番貢獻不小,高宗其實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口頭表揚幾句是可以,要高宗給予其見駕的機會麼,卻不是高宗所願為之事,然則李顯的面子卻又不能不給,高宗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決定見一見這個慷慨好義的鄧大善人。

“謝父皇恩典。”

目的既已達成,李顯自是不再多廢話,緊趕著謝了恩,回頭一揮手,自有侍候在側的東宮宦官們應諾而去,不多會,便已陪著一身青衣的鄧誠從園子外行了進來。

“草民鄧誠叩見天皇陛下,叩見天后娘娘!”

鄧誠生性沉穩,雖說是第一次見駕,可所行之禮早已得東宮中人指點,自是無一絲一毫的差池,這一方才行進園中,便已是疾步搶到了御駕之前,恭敬萬分地拜服於地。

“卿家平身罷。”

高宗雖不甚待見商賈之輩,可一來鄧誠先前解圍有功,二來麼,礙於李顯的面子,高宗自不會給鄧誠臉色看,笑呵呵地虛抬了下手,便已是叫了起。

“草民多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見駕可不是件小事,縱使鄧誠早已是有了準備,可真到了面對高宗的時候,還是不免有些緊張了,臉色雖尚算淡定,可謝恩的聲音微顫不說,躬身而立的身子也不免微微打顫不已,

“卿家不必緊張,朕召爾來,是有些事要卿家作個說明,且據實答來便可。”

一見鄧誠緊張若此,高宗不禁為之莞爾,這便笑著安撫了其一句道。

“草民謹遵陛下旨意,但有所知無有不答者。”

鄧誠能為李顯如此看重,自然不是尋常之輩,這一察覺到自個兒有些失態之後,立馬深吸了口氣,只一瞬間便已將緊張之感強行按捺了下去,而後朝著高宗一躬身,很是恭敬地應答道。

“嗯,好,顯兒舉薦於爾,說是爾有賑災之良策,卿家可能說與朕聽聽麼?”

這一見鄧誠能如此快地便穩住心神,高宗心裡頭還真微有些驚異的,對其自是高看了一眼,這便讚許地點了點頭,開口道出了召鄧誠前來的用意之所在。

“陛下明鑑,草民讀書不成,只能以經商為業,能僥倖成事者,皆有賴天恩浩蕩所致,值此天災時分,自不敢忘本,月前草民已捐出谷糧六千石,現還有兩千七百石存糧也已陸續發放,或可賑得三數日,五日後,草民屬下船隊將載八萬八千石將陸續抵達東都,另有十三萬八千石走海路亦將至青州、平州(現秦皇島市附近)等地,足可支用月餘,或能應對至雨落時節。”

鄧誠飛快地整理了下思路,而後不緊不慢地開了口,將與李顯預先商量好的應對之策一一道了出來。

“轟……”

鄧誠話音一落,一眾大臣們全都忍不住亂議了起來,渾然忘了此乃君前,不為別的,只因這訊息實在是太過震撼了些,二十幾萬石的糧食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