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6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再細細一琢磨,便可發現這廝其實啥態度都沒有,渾然就是在敷衍而已。
“嗯,既然八叔也是如此認為,此案便依律判了去便好,諸愛卿可有異議否?”
武后此番是鐵了心要將李貞綁上自家戰車,又怎可能被其隨便敷衍了過去,這便斷章取義地抓出個話頭,毫不客氣地將李貞裝進了套子中去。
“啟稟母后,孩兒有話要說!”
武后代行天子許可權已有數年,權威日盛,她既已是下了定論,諸臣工們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敢在此時站出來反對,一時間大殿裡死寂一片,可就在這一片死寂之中,李顯卻是昂然站了出來,登時便令群臣們為之側目不已,私議之聲也就此再次大作了起來……
第五百九十九章正面交鋒(中)
若是可能的話,李顯其實並不願如此快便跟武后硬碰上一場的,倒不是膽怯,而是局勢所限,概因李顯如今擁有的實力大多在地方上,至於朝堂中,隨著駱賓王與林明度這兩位最後的重臣被下放地方之後,李顯手頭只剩下蕭潛等幾名蝦兵蟹將,與武后所握有的大勢實在無法相提並論,按常理來說,此際李顯應該臥薪嚐膽地潛伏著,先將太子大位弄到手,而後再慢慢計較其餘,這無疑是條穩妥的路子,至少在絕大數人的眼中,該是如此才對,然則李顯卻不是常人,只因他實在是太清楚武后的為人了,倘若李顯真要是玩穩妥的做派的話,那隻能是死路一條!
理由?很簡單,武后從來都不是個心慈手軟之輩,哪怕李顯再如何退讓,她也不可能放了李顯一碼,前世那會兒李顯不就退讓了麼,結果如何呢,王妃被賜死,兒子被賜死,女兒也被賜死,就連他自己也險些被賜死,這一世李顯可是半步都不想再退了的,再說了,武后本就是個擅長借勢之輩,一旦被其掌握到了政爭的主動權,那後續的攻擊就是一撥接著一撥,沒個消停的時候,壓根兒就不會給對手留有絲毫的喘息之機,正因為此,縱使明知事情難為,李顯也斷無退縮的打算,哪怕再艱難,與武后打擂臺的架勢也絕不能倒,這其中又牽涉到一個隱蔽機密,那便是高宗的心思之變化。
高宗為人確實弱懦,也無甚治國的大本事,可畢竟是帝王,無論是當皇子時,還是即位之後,都沒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陰謀,見識也算是多了的,政治手腕自然也是有些的,儘管不算太過高明,可絕非愚鈍之輩,先前太子勢大之際,他扶持武后之本意是要保持朝局之平衡,可卻沒想到武后居然能借勢一把將朝局盡攬手中,導致朝局就此徹底失衡,以致太子竟落到要鋌而走險之地步,從這一點來說,高宗心裡頭是有悔意的,這也正是高宗想要赦了李賢死罪的隱蔽心思之所在,故此,倘若李顯能顯示出與武后對抗的決心的話,高宗必然會給予李顯必要的支援,以達成新的朝局之平衡,而這,正是李顯目下最需要的東西,也正是李顯敢於站出來的底氣之所在!
“講!”
武后其實並不是真的很在意李賢的生死,於她而論,一個被廢黜的太子就有若被砍斷了翅膀的鳥兒,絕無再次展翅高飛之可能,當然了,除惡務盡或許更好,不能的話,也算不得甚大事兒,不過麼,一旦事涉權柄,那一切就不一樣了——儘管高宗始終不曾明言,可武后卻能敏銳地察覺到高宗心底裡的隱密,她自是不想將已到了手中的權柄再平白交出去,故此,她需要一個可以公然打擊李顯這個東宮最熱門人選的機會,而李賢謀逆一案無疑便是這麼個良機,武后自不肯輕易放過,做了如此多的安排,為的便是等李顯來跳這個大坑,而今,李顯既然已出了頭,武后心中雖是振奮不已,可明面上卻是擺出了副威嚴無比的樣子,眉頭微微一皺,帶著濃濃不悅之色地冷哼了一聲道。
“諾,啟稟父皇,母后,兒臣昨日奉旨前去詔獄,已然探視過了六哥,承六哥所託,有奏本在此,且容孩兒代為上稟父皇、母后。”
經歷過沙場的血腥磨礪,李顯的城府早已修煉到了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之地步,又哪可能會被武后的威勢所懾服,不緊不慢地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了本未曾蒙絹的奏摺,雙手捧在了胸前,語氣沉穩地開了口。
“準了。”
一聽李賢有本上奏,高宗的眼中立馬閃過了一絲精芒,也不等武后開口,有些個迫不及待地便準了李顯之所請,很顯然,在如何處理李賢的事上,高宗與武后的意見並不統一,而這個“準”字一出,雙方之間的矛盾已是有了表面化之趨勢,登時便令一眾心眼靈活的朝臣們盡皆轉起了不同的念頭。
“謝父皇恩典。”李顯早就料到了高宗會出面支援,不過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