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言中之意卻是表達得很清楚了,那便是在說他許敬宗體力與精神上都不存在任何的問題,足以承擔審案的重任。
“啟稟父皇,許相老當益壯,實我朝之瑰寶也,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朝中能有許相在,實乃社稷之福,當珍而重之,豈可因些許瑣事勞其心,兒臣不才,願請命徹查大理寺,還我朝堂之清明,懇請父皇恩准!”許敬宗話音剛落,潞王李賢已大步走到了殿中,高聲請命道。
“父皇,六哥所言甚是,而今北面戰事正酣,朝堂軍國重務繁多,亟需許相坐鎮,方可確保無虞,至於查案這等只需耐心的繁瑣事宜,實不宜勞動許相大駕,六哥一向心細如髮,正是查案之最佳人選,兒臣懇請父皇恩准。”李顯本就有意讓李賢藉助此事壯大實力,自然不會反對李賢的請命,不待高宗有所表示,立馬緊跟著出言附和道。
“陛下,微臣以為潞王殿下所言甚是,懇請陛下明斷!”
“陛下,老臣以為潞王殿下英明過人,正是查案之不二人選。”
“陛下,臣等附議!”
……
李賢兄弟倆這麼一表態,依附二王的朝臣們自是不敢怠慢,揚武、林奇、何隆等一大撥官員立馬站出來亂紛紛地搖旗吶喊開了。
“啟稟父皇,兒臣以為六弟大才,確是徹查大理寺之良選,兒臣懇請父皇明斷。”
眼瞅著李賢兄弟倆居然在這等時分趁火打劫了起來,李弘的臉色不免便有些子不好相看了,可問題是李弘此番敗不得,無論如何,他都不能坐看審案權落入武后一黨的手中,兩害相較,只能是取其輕者,有鑑於此,李弘儘管不甚開心,可還是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高聲支援李賢的請命。
“懇請陛下聖裁!”
李賢既然發了話,閻立本等太子一系的官員自是心領神會,紛紛再次出列,齊刷刷地附和著,人多勢眾之下,聲勢浩大不已,一時間,原本被武后所操縱的局勢再次出現了逆轉。
“諸位愛卿請起,朕,朕也以為賢兒確是徹查之良選,唔……”眼瞅著三子齊心之下,滿朝文武群起附和,高宗自不免心動不已,也有心栽培李賢一把,畢竟這本就是高宗將李賢兄弟倆拽入朝堂的用意之所在,然則顧慮到武后,高宗又不敢就此便定奪了下來,支支吾吾地吭了一聲之後,扭頭看了看珠簾,猶豫地開口道:“皇后,賢兒忠心可嘉,朕以為或許能成,皇后對此可有甚看法麼?”
“陛下聖明,臣妾以為賢兒精明強幹,定不負陛下之厚愛,臣妾別無異議,只是賢兒畢竟年輕,此事尚需老成持重之大臣輔佐方能確保不枉不縱,給事中劉禕之為人老成踏實,由其輔佐賢兒,或相適宜焉,臣妾懇請陛下聖裁。”珠簾之後的武后此番沒有絲毫的遲疑,高宗話音剛落,武后便已款款地應答了一番,出人意料地沒有反對李賢負責查案,只是加塞了劉禕之這個鐵桿的後黨。
“如此甚好,朕意已決,由潞王李賢為主、給事中劉禕之為輔,各有司配合行事,務必查清大理寺積案之弊是否屬實,諸愛卿對此可還有甚異議麼?”這一聽武后沒旁的異議,高宗自是暗自鬆了口大氣,幾乎是迫不及待地便下了聖諭。
“父皇英明,然,兒臣竊以為查案一事非同尋常,須得有懂刑名之大臣為輔方妥,兒臣提議刑部侍郎劉伯英為六弟之輔。”
兄弟三人在對付武后干政上是一致的,可彼此間卻不是鐵板一塊,甚至可以說是彼此競爭的,眼瞅著李賢撈到了如此大的餡餅,李弘心裡頭可就不怎麼樂意了,這便站了出來,也琢磨著要在其中分上一份。
“嗯,弘兒此言有理,朕準了!”
高宗雖懦弱,卻不傻,自是聽得懂李弘此番出言的用心何在,不過麼,這也屬高宗樂見之事,自不會反對,滿口子應承了下來,而後,也不待朝臣們有甚表示,起了身,便往後殿行了去。
“退朝!”
侍候在一旁的高和勝見高宗已走,自不敢怠慢,扯著嗓子呼喝了一聲,急急忙忙地領著一眾宮女宦官們便跟在了高宗的身後,至於珠簾後頭的武后,則早高宗起身之前便已悄然離開了大殿,一場原本可能會是殊死搏殺的朝議居然就這麼略顯平淡地收了場。
“六弟,恭喜了。”
高宗與武后已走,太子卻並沒有似往常那般跟了上去,而是從位子上站了起來,緩步走到了被一眾心腹簇擁著的李賢兄弟倆面前,面帶微笑地拱了拱手,一派真誠狀地道了聲賀,只是掃向李顯的眼神裡卻別有一番的深意。
“不敢,臣弟自當竭盡全力,徹查此案,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