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中國文化的展望,團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何兩個具不同文化的群體甲和乙發生接觸時,甲可能從乙那裡擷取文化要件,乙也可能從甲那裡擷取文化要件。當這兩個文化不斷髮生接觸而擴散時,便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過程便是濡化(acculturation)。在濡化過程中,主體文化所衍生的種種變遷,就是文化變遷。

文化傳承主要地是累積的。文化的發展可能作不同的形變,但很少戛然中斷的情形。在若干文化裡,有些文化要件可因不再需要,風尚已過,重大的災害,基本的政治變革,人口銳減,天然環境限制,經濟貧困,而告萎縮甚至消逝於不知不覺之間。弓箭因抵不住洋槍大炮而歸於無用,於是中國製造弓箭的技術瀕於失傳。自西方的顏料和染色技術傳入“中土”以來,麻煩而費時的土法染布技術逐漸歸於淘汰。在過去穩定的社會里所培養出來的深厚篤實的友朋關係及其觀念,在當前這種流變的社會里便很難再維持。太平洋島嶼因無適當陶土,於是陶器缺乏。愛斯基摩人因樹木難得,於是獨木舟失傳。甚至一個文化的中心價值也會改變。例如,歐洲中古時代基於教權而存立的中心價值是神化;而從近代到現代的歐洲文化因受工業制度的從根推動,整個歐洲的中心價值是趨於俗世化。這兩種價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s),簡直是背道而馳的。

這類事例,從古到今,可說不勝列舉。雖然如此,整個的文化於一夜之間中斷而文化分子巍然獨存,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林頓( ) 指出,文化從有人類以來一直是聯續到今天。各個文化裡的要件之一部分——不是全部——互相滲透、化合,或再分殊。某一文化要件在它自己原有的文化天地裡失傳時,也許在別的文化天地裡可以找到。

當 A和 B兩個文化接觸時,常發生文化變遷或抗拒文化變遷的情形。當一個國家的國土遭受另一個國家攻擊時,常調集部隊來抵禦入侵武力。同樣,當 A文化抗拒因 B文化之擴散而引起的文化變遷時,它便發生文化緊張(cultural tension)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中,容易滋生防衛反應。順著這種軌序的衍發,它的文化分子往往蒐羅文化產業或編織許多理由來自圓其文化的優越性。這種情形,叫做文化的自圓(cultural selfjustification)。這種動作的目的,正在抵禦入侵的文化,並且保衛自己的文化,免得它在被動的變遷中消亡。這種“文化抗戰”行動,表現在器物方面的是“我們的貨品比你們的好”;'3'表現在思想、文物和制度方面的是“我們的思想、文物和制度是最優越的”。有時,這類文化分子中有些分子的識見略高一籌,當他們在說“我們的思想、文物、制度是最優越的”時總認為不夠穩當,於是引用外來文化之似乎相合者以自壯。 '4'這樣看來,這些動作是為了抑制文化變遷而作的變遷努力。所以,它還是一種文化變遷。這種努力,作者預備叫做文化的重行自我肯定(cultural self…reassertion)。文化的重行自我肯定,在文化整合崩解和文化理想茫失時常易出現,亦若《燒餅歌》等在社會動盪、前路茫茫時之常易流行然。

為了簡化說明起見,我們假定這個地球上有而且只有 A和 B兩個文化。A和 B相互接觸時的細節很多,但我們可以簡化為後列型模:

一 文化的變遷(2)

α

βγ

在上列表解中,α表示 A和 B各自在濡化以前的階段。β表示 A和B在濡化中的階段。a 1表示 A的擴散尚未刺入 B的核心價值領域,b 1表示B的擴散尚未刺入 A的核心價值領域,所以都可暢行無阻。a 2表示 A的擴散如刺入 B的核心價值領域便受到阻拒,b 2表示 B的擴散如刺入 A的核心價值領域便受到阻拒。A 2B2表示 A 2和B2之已濡化的部分。γ表示 A和 B到了完全濡化的階段,即二者已經完全化合。這當然是一個遙遠的理想情況。可是,就推進世界文化發展的主動力看來,這一情況的終歸到來是頗有可能的。我們從裘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的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人類在文化和意底牢結(ideology)方面的歧異遠較其生物衍發上的歧異為大,因此產生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文化“品種”:古代亞敘文化與近代美國文化之間的歷史差異與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的差異同樣重要。從側面來看,比如說,愛斯基摩社會和麥倫尼西亞社會間的差異之大好像蝸牛與蝦子間的差異之大一樣。但是,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其實,我們認識很久了

做白日夢的時候

8010媽媽向前衝

尋找山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