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部分,撒切爾夫人自傳,水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的政策是在歐洲內部促使實現這一均勢。正如我已經闡明的那樣,當一個主要的、未言明的政策目標應該是遏制德國的力量時,這仍然是有意義的。
美國政策的制訂者們一般不同意均勢這一原則,部分原因是美國自己擁有壓倒一切的力量,部分原因是理想主義和思想似乎非常重要,以致威爾遜的擁護者們把均勢看做是無從區分是非。更為普遍的意見是,他們認為用欺詐手段競相謀求統治地位的做法導致了一系列戰爭,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代一個強有力的論點是,在一個擁有核武器使人們不能接受任何戰爭風險的世界裡,人們也經受不起均勢行動所引起的緊張局勢。
這些論點不是沒有價值。但是美國國務院在世界政治中幾乎50年的做法是把伍德羅·威爾遜的原則與地區均勢的實際情況揉合在一起,從中東到印度次大陸都是如此。其次,如果需要的話,只要有一個主要的超級大國能決定地區爭端的結果,這就限制了國家之間的競爭。美國在核武器方面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強大,這就增加了它限制這些競爭的能力。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均勢才永遠是一支力量。
正如可以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那樣,在非常強大的美國存在的情況下,均勢有助於解決今後問題的最主要的地區是亞洲和遠東。有關日本對美國和歐洲經濟構成了“威脅”的歇斯底里的討論,沒有考慮到兩點。我們特別幸運的是,由於歷史原因,也由於日本得到了美國核保護傘的保護,因此它不希望成為軍事和經濟超級大國。亞大地區有三個已經或即將擁有核武器的強國,即中國、俄國和印度。
對於中國經濟確切的規模和增長率是有爭議的。但是人們知道:中國的潛力是巨大的,勤勞的中國人民(還有更加廣泛的、居住在國外的中國人)正在比以前更加有效地利用這一潛力,並且中國還正在增強自己的國防,而我們則在削弱我們的國防。
俄國在全神貫注它國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但它仍將努力保持太平洋強國的地位。鑑於它有核武器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不能把這隻熊排除在外。它與中國在邊界和資源問題上有爭吵,這些因素也許至今還在起著破壞穩定的作用。
印度相當大,只要目前的政策和趨勢仍然繼續下去,在適當的時候,它將變得很富有,成為一個重要的地區強國。這是西方應該歡迎和鼓勵的事情。例如,如果感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應擴大一也有許多說法認為應讓它像現在這樣繼續下去——印度是一個強有力的候選人。儘管印度有宗教和民族問題,但它是一個建立了法治的民主政體。在冷戰所決定的舊模式中,印度受到蘇聯的影響。現在,我們決不能因此而看不到它將是一個最容易打交道的亞洲強國。
所以,在亞大地區將會出現三個核大國與一個美國保護國之間的均勢,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國家企圖擴張其領土或勢力範圍,它可能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美國除了向日本提供核安全保護以外,如果該地區的任何一個大國似乎要打破這一均勢,美國也能將其核力量和常規力量投向天平的另一端。美國已經慣於為韓國、臺灣和菲律賓等這些較小的亞洲國家(地區)採取類似的、保持均勢的行動。這向一些較大的國家表明,它們不應該採取冒險行動,使美國卷人它們之間的衝突。這就更加說明為什麼美國與朝鮮在有關核計劃的糾紛中現在必須取得有利的結果。
第三節 民族,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
第三條原則是,民族性、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是維護穩定的國際制度的最好基礎。表面看,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難道不是民族主義破壞了歐洲的和平?事實上,從最重要的意義上講,回答是“否”。多民族帝國的不穩定性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而像納粹主義這樣跨越民族界限的世俗信仰則是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源。在兩次戰爭中,只有強大的、民族國家才能夠抵禦和戰勝侵略。
但是,無論如何,認為沒有民族的世界——因而也不會有民族的忠誠、摩擦和制度——是可取的,那是毫無道理的,因為在可預見的將來,顯然不可能出現這樣一個世界。正如保守黨人所認識的,政治要充分利用現存的這個世界,而不是不切實際地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設計藍圖。誠然,憎恨外國人的偏見可導致集中營、折磨和種族清洗。但是這種罪惡一般是受到壓制的和被扭曲的民族主義所造成的後果,沒有理由說明,我們為什麼不應該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如果其他人為他們的國家感到自豪,為什麼我們要加以反對。黑手黨是以家庭制度為基礎的,但是,這不意味著家庭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