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部分,補天裂,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謂�胂愀酆S潁�⑶乙暈淞η址鋼洩�魅ǎ�168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卡羅萊娜”號來華,泊舟大嶼山兩個月之久;1683年,東印度公司又派遣商船“保衛”號來華,停泊在“澳門以東十五海里”處,已經逼近香港;1787年,英國政府派遣卡思卡特中校出使中國,英國國務大臣西德尼勳爵訓令卡思卡特:英國久已對廣州的通商條件感到不滿,“我們希望在比廣州方便的地方獲得一小片土地,或一個與大陸分開的島嶼”,如果中國同意割讓,即以國王的名義予以接受,同時設法獲得“最有利的條件”:英國應在該地享有設警權,並按照英國法律對居留在那裡的英國臣民行使裁判權。是年12月,卡思卡特乘快速戰艦“威斯塔”號啟航來華,翌年6月卻在途中病死,他所肩負的使命也隨之夭折;1791年,英國國務大臣鄧達斯任命馬戛爾尼勳爵為全權大使,正式訪華。馬戛爾尼於1792年9月啟航,1793年8月抵達中國。這支八十餘人的龐大使團不遠萬里而來,目的當然不在於名義上的祝賀乾隆皇帝八十三歲壽辰,也不僅僅為了開展貿易和派遣常駐使臣,在馬戛爾尼向大清朝廷所提出的多項要求之中,就包括:將舟山附近一個不設防的島嶼讓給英國,將廣州附近“一塊類似的地方”讓給英國,覬覦香港的意圖已經十分明確。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都不是“地球上最大的聾子”,那場“對話”有問有答,乾隆皇帝對馬戛爾尼的割土要求斷然拒絕:“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沙洲島嶼,亦必劃界分疆,各有所屬。”馬戛爾尼怏怏而歸;自1806年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水文地理學家霍斯伯格對包括香港洋麵的華南海域連續多年進行勘察,蒐集了港島周圍的汲水門、鯉魚門、東薄寮海峽和大潭港的大量水文情報,他在給英國外交部的報告中說:鯉魚門是“一個可容各種大小船隻的優良海港,船隻在戰時停泊港內,把它們的舷炮對著海峽,可以抵禦優勢兵力,擊退進犯的敵人……”這種充滿火藥味的語言已經遠遠超出科學考察的範疇;1816年,阿美士德率使團來華,船隊曾經在香港南丫島油舟三日,他們看到無數歐洲商船聚集在港島海灣,夜來萬盞燈火,猶如倫敦鬧市的街景,不免想入非非。此後,香港海域成為東印度公司在珠江口外的主要泊舟之地;1834年,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致函外交大臣格雷,要求從東印度公司調遣英艦來華,“佔領珠江東部入口處的香港島,它令人讚歎地適合於各種用途”;1836年1月,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羅賓遜從零丁洋致函外交大臣巴麥尊:“摧毀一兩座炮臺,並佔領附近的一個天然極適合各種用途的島嶼,可能產生我們希望收到的效果。”他一心向往並且要以武力奪佔的海島,便是香港;1836年4月,一份由英商所辦的報紙《廣東紀事》公開聲言:“如果獅子的腳爪準備攫取中國南方一塊土地,那就選擇香港吧。只要獅子宣佈保證香港為自由港,它十年之內就會成為好望角以東最大的商業中心。”
……
英國人寤寐思服的“殖民中國”之夢,斷斷續續做了兩個世紀,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迫切。19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成群結隊的鴉片快船乘著大西洋強勁的海風駛向太平洋,開進南中國海,遊弋於尖沙嘴洋麵,大不列顛的毒梟們對這座佔盡地利的天然深水良港垂涎不已,把它從大清帝國的版圖上攫為己有、建立一個永久的毒品基地和遠東市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行動。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鴉片戰爭,開創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國家以保護毒品販賣為由向另一個主權國發動侵略戰爭並索取領土和利益的惡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導致了他本人被革職流放,大英皇家遠征艦隊征服了大清帝國,道光皇帝驚得魂飛魄散,派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在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全權公使璞鼎查簽訂《南京條約》,惶然允諾:“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而早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前,英軍測量艦“硫磺”號就已經在艦長卑路乍的率領下於1841年1月25日登上了香港島西北部的大笪地,並把這個登陸地點命名為“佔領角”。次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率領他的部下大規模登陸,在海軍陸戰隊的槍炮齊鳴聲中升起了“米”字旗。1月29日,璞鼎查的前任、駐華全權公使兼商務總監查爾斯·義律和司令官伯麥乘坐“復仇女神”號戰艦巡視香港島一週,炫示這一武力佔領。衛月3O日,伯麥照會中國當地駐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