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穿轉過身問:“這麼一座獨特的建築屹立在海邊,難到沒有海盜過來騷擾?”
廖五神情有點不自然,像是在隱藏什麼秘密,嚅囁地回答:“也曾有海盜過來意圖打劫,但我們屋前是淺灘,大船靠不了岸,小船來了我們不怕。且我家姑爺自有手段,海盜們吃過兩次虧,事後我們又加強了碼頭上的防衛,海盜們靠近不了碼頭,這座房子自然安全了。”
時穿又走到另一扇窗子,從這扇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碼頭上的情景。
一座雄偉的大樓蓋在海邊,很招人眼滴。這樓前巨大的草坪加矮樹形成的西洋式花園,獨留下中心一片面積很巨的平地,像是集合用的操場,長寬跨度大約有六百米模樣。這片操場,地面已經完全硬化了,花崗岩製作的石板鋪設的整整齊齊——這大約是舉行宴會時,供客人停馬車的地盤。
遠處海灣中,現在只剩下兩艘船了,其中一艘船很阿拉伯風格,桅杆立在船尾,上面掛著巨大的尾帆,船身很巨大,似乎是行走印度洋的,載貨三百噸左右的遠航船。那艘船的甲板正好略略低於防波提的地面,以至於防波提上架設的滑輪吊車,可以很輕鬆的將貨物直接吊進倉內。
可是碼頭上此時已不裝卸貨物了,搬運工都走空了,唯有兩三個社兵在防波堤上隨意走動著。寬兩三百米的碼頭,每隔二三百米有一截石料搭建的胸牆,很突兀的立在那裡——時穿略略想了想,明白了,這是碼頭的防禦陣地。
海灣內還另外停著一艘小船,這艘船就是時穿剛才在窗前看到的古怪小船,其體積大小跟通常漁民所用的捕魚船相仿,但甲板比較低,它停靠在防波堤下,防波堤延伸入海的階梯一直深入到低矮的甲板邊。類似這樣的樓梯,每隔一段有一個,而樓梯在防波堤的尾端,恰好是用來防禦的胸牆……也許這段胸牆還可以臨時安裝吊車,用來吊裝船上的貨物,因為胸牆的石縫裡,嵌著好多鐵梁等裝置。
這分明是現代沿海城市特有的民間客貨小碼頭,每一個延伸的到海底的臺階都是客貨船的泊位。如此泊位,整段防波堤共設了六座,大約能同時停靠六艘船。
這樣的泊位數量,擱在泉州廣州密州似乎不起眼,但作為私人碼頭,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簡直是花錢如流水啊。
時穿側耳聽了聽,隔壁,女孩子們都在安頓行李,住進如此新奇的房間,她們彼此很興奮,唧唧咋咋說個不停。此時,廖五再度行禮,催促:“大郎,我們走吧。”
“那就走吧!”時穿跟著廖五經過樓道,時時聽到姑娘們從門裡傳來的歡笑聲、打鬧聲,到了這裡,她們算住進了一個大型堡壘中,完全可以自由呼吸了……時穿聽到姑娘們的笑聲,自己也咧開嘴憨憨的笑起來,他不打算干涉,放開手,跟著廖五走進樓下的餐廳。
這又是一個典型巴洛克式的餐廳,巨大的大廳放著一張同樣巨大,用厚重胡桃木做的長餐桌,餐桌上居然一樣不缺的蒙著餐布、擺放著燭臺,以及同樣厚重的胡桃木靠背椅。此外,一面牆壁上還豎著兩個大型壁爐,……是餐廳裡該有的,都有了。
但廖五卻沒在這座巨型餐廳停留,他繼續走向餐廳盡頭,推開那裡的厚重大門,露出裡面一個小包間,包間裡什麼都小,四方桌很小,凳子則是羅圈椅,只有四把。
這屋子裡同樣有一個壁爐,但因為房間小,這壁爐燃燒起來,一定很溫暖。
廖五解釋:“外面那間大餐廳,平常是僕人進餐的,來了海外胡商,則整理一下用來招待重要船員,以及船主,平常公子都在這屋裡就餐,他說那屋子大餐桌太大了,說話極不方便。”
畢竟還是中國人,雖然擺洋譜糊弄洋巴佬,但真正輪到自己吃飯的時候,還是喜歡小餐桌的氣氛。
廖五行了個禮:“大郎,姑娘們回頭就在外間大餐廳用飯,我家姑爺將在這個房間裡,親自招待大郎,大郎你隨意坐,我去接我家姑爺,大郎請自便。”
時穿隨口答應著,他走到餐桌邊,仔細觀察著那些餐具。
第113章有人動了手腳
這間房子是巴洛克式的,餐具居然也充滿了歐洲風格,餐盤上刻著曲裡拐彎的符號——這些符號別人看不懂,時穿一看就明白,這是典型的羅馬花體字母,上面或許是歐洲貴族的家族徽記,以及家族的稱號。
盤子多數是青瓷,不知是鈞窯還是定窯的產品,掛的釉很細膩,盤子邊繪製著一圈環紋,但這環紋不是中國的萬字福字紋,而是歐洲花飾。
時穿忍不住好奇的拿起一隻盤子,湊近了仔細觀察。還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