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立瓷器交易也有著先天的優勢,只是這時候,宋朝的絲綢交易中心在杭州,糖業交易中心則位於廣州。絲綢是大宋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時穿將這宗商品加入錦繡會館的交易專案當中,大家還好理解,但把食糖也作為四大交易專案之一,倒讓股東們難以理解。
對於股東的質疑,一向惡名在外的時穿擺出一副“我明白,但我不需要向你解釋”的模樣,阻止了其他股東的質疑……若干年後,其他股東漸漸發覺時穿當時的明智,當然,在他們的回憶中,他們並不是這項政策的反對者,反而津津樂道的提出,當初是他們睿智的做出該項提議的……
這一連番的忙碌之後,政和年代結束了,二月末,宋徽宗宣佈改元“重和”,這一年就是重和元年……那麼,馬上該是宣和年間——那將是一個物質極端豐富,極端奢華的時代。
此時,送嫁的準備已經就緒,凌飛特地從沭陽趕來準備護送新嫁娘南下——三月三這天,時穿將嫁出去三位女娘,趙師俠娶二十九娘,凌飛將護送十一娘去沭陽,與劉曠完婚後,再護送十七娘去通州與施奎完婚。
宋人嫁女兒等於脫了一層皮,當家主母黃娥不得不帶著妾室墨芍打著算盤,清點時家的財產,時穿則慢悠悠飲著一杯葡萄酒,感慨:“不知道咱家今後出產的葡萄酒,能否比這個強!”
時穿感慨完,將那杯葡萄酒放到一邊——這時代的葡萄酒還沒掌握脫糖技術,存放久了的葡萄酒有點酸澀,口感很不好。
把杯子推到一邊,時穿轉身詢問管家穆順:“如今是建立制度的時候,以前咱們是放羊式管理,今後,既然左斜街、錦繡街工程全部完工了,咱就要盤點一下家底:咱們名下有多少工人,多少莊丁,多少店鋪……好吧,我其實想問的是,咱手下有多少可供使喚的人手。”
穆順恭敬的回答:“東主,咱先說一說城裡:城裡左斜巷上,經過兩年的填海造田,咱現在已經擴充套件了左斜巷碼頭,連市舶司衙門也有意搬遷到左斜巷,但我拒絕了,按東主的意思,我們在錦繡街幫市舶司購買了一個地盤,蓋不蓋衙門,由他。
細論起來,隨著咱們的填海工程結束,左斜巷的花膀子人數有點富裕了:如今咱們名下有兩千一百名在冊的花膀子,因為碼頭上設立了很多新式搬運機械,省工省力,所以小老兒測算了一下,咱最多留六百名花膀子已經夠了。這還要包含百餘名留在碼頭上,看守各個倉庫的人手——因為填海造田,咱們左斜巷新近擴充套件了二十畝田地,按東主的吩咐,我們那三座大庫房已徹底完工,那處花膀子會所也建好了。小老兒琢磨著,每座庫房三十人輪流值守,再給花膀子公會留點人,應該足夠了。剩下的人手如何安置,千多號人啊,東主可有計劃?“
第354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
旁邊的凌飛輕聲插嘴:“師傅,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往沭陽團練裡調去一些人手,那沭陽團練幾乎都是劉家人,真要有什麼事,一定以劉家人的利益為主,恐怕咱們指揮不動。不如我們調去三五百號人,往沭陽團練裡摻一點沙子,也好便於指揮……
嗯,師傅,還有,才調去青州的知州張叔夜聽說我淩氏火器世家的名氣,想讓我哥哥帶百餘號團練過去協助剿匪,碼頭上那些花膀子我過去也相熟,不如我從中招上一百個人,交給我哥哥,也算解了師傅的難題。“
時穿搖頭拒絕:“不妥,左斜街上的花膀子都是海州城裡人,突然讓他們背井離鄉去沭陽,沭陽在他們看來是鄉下,弄不好,調去沭陽的會產生怨恨心理。更況且這些花膀子終究是我使喚熟的人,寧肯養著他們做閒人,以備不時之需,也不能讓他們各自飄零——這是原則問題,決不能讓跟我混的人吃不上飯!
……乾脆,讓他們當社兵吧,濱海大道將來會越來越富裕,治安狀況更需要強化,乾脆我跟縣裡報備一下,咱們成立一個拳社——錦繡拳社。不須官府出一分錢,這些人我掏錢養著,就以左斜街花膀子會館為拳社總部,平常讓這些人訓練一下拳腳,每日分隊上街巡視,負責維持兩條街的治安,官上只要不自己掏腰包,想必也會願意——不用花錢與操心,就近有一支可以隨意呼叫的治安力量,縣上怎會不願意?“
凌飛暗自翻了個白眼:新來的知州跟你走得近,知縣大人的考評捏在知州手裡,他能不願意嗎?
時穿輕咳幾聲,又繼續說:“張叔夜張大尹要呼叫你們淩氏啊……淩氏經過改進的火藥威力巨大,但你哥哥是打算拿霹靂彈出去,還是把火槍拿出去?”
凌飛扭捏了一下,小心的問:“師傅,如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