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在施衙內全副心思沉浸在水晶山的激動中,沒有注意時穿的停步。穆順見到這種情況,趕緊走上來彙報:“東主,凌飛那裡送來急急文書。”
時穿原地轉了圈,嘆息說:“人手不夠啊,能夠獨當一面的人太少了,白虎山下、錦繡街那裡、加上沭陽縣,攤子鋪的太大,萬一有事,竟然連個可用的人都沒有。”
穆順鞠躬,提醒說:“東主,凌飛說:義兒營恰好有一百人趕回來過上巳節,他先派這些人秘密進村,自己繼續趕往東海縣。東主,有了這一百號自己人,加上莊丁,咱能湊出兩百號雷火兵來,送嫁的人已經足夠了!”
時穿想了想,吩咐:“那就給他們分發武器吧,這可是一場大難,但願我們能應付過去。”
所謂義兒營,是上次教匪叛亂中時穿收養的孤兒們,這些孤兒都十五六歲,經過時穿三年來按營養配比提供飲食,按近代化士兵訓練的模式進行艱苦的體能訓練,如今這支武裝可以算是最忠心的,因為他們都是時穿收養的流浪兒,所以有“義兒”的稱呼。
義兒營平常的讀書識字以及身體鍛鍊都是在崔莊進行的,因為與施衙內的合作關係,義兒營被分成兩個連,輪流去東海縣玻璃作坊守衛——在東海縣守衛玻璃作坊的那段日子,實際上是孩子們進行火槍訓練、佇列訓練的日子。這支武裝力量也成了時穿最後的底牌,但梁山好漢的突然出現,使他不得不提早亮出全部力量。
冷兵器時代,騎兵的作用就彷彿是現代坦克,沒有人懷疑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破壞力,這三十六輛“坦克”縱橫京東西路許多年,官府派出去教匪的官軍屢屢戰敗,甚至有剿匪軍官轉而投奔了梁山匪寇。現在這夥人闖入海州,連續攻破了三個村寨,沭陽縣只好閉城自守……在這種危機情況下,一群十八九歲的孩子能夠應付這場危難嗎?
時穿想了想——說實話,他看了很多小說,對於小說中關於冷兵器作戰的描寫,如果對照他做大將的捕盜經驗,小說裡面不可信的程度恐怕很高。面對這樣一支流竄作案多年,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梁山好漢,他總覺得即使把所有力量壓上,都心中無底。
“決定了,讓義兒營裝備火槍吧,再調六十個團練來,我帶他們去沭陽城走一趟,先把那夥人稍稍阻擊一下,實在不行再閉門自守,圖個自我保全。”
穆順想了想,他本來想勸解幾句,說說君子不立危牆啦,等等。但沭陽知縣是黃娥的父親,萬一黃爸在這場兵禍中應對失誤,那就要牽連上夫人黃娥。此外,沭陽那裡還有時家五千畝土地,以及劉半城的二兒子劉曠這位姻親,於情於理不能坐視他們陷入危境,所以穆順忍了忍,拱手說:“東主一切小心。”
“放心,三十六……哦,三十七個盜匪還不至於困住我,即便真到了那種地步,我也可以護著送嫁隊伍突圍而走。”
穆順嘆了口氣:“我本想勸東主等到女兒節過了以後,那時衙門開印了,海州就可以調動人馬。此外,有梁山水寇入侵一事,咱們送嫁誤期也說得過去……但既然東主已經做了決斷,那小老兒就不再勸了,還望東主一路小心。”
時穿返家的時機正好,當時穿趕去跟州縣兩級官員彙報時,黃娥坐那裡越琢磨越覺得這事兒不對勁,漸漸的後怕起來——那三十六人雖然沒有攻克縣城的能力,可他們四處劫掠,如果鄉間被禍害的太嚴重了,父親不免要被問罪。
黃娥越想越覺得放心不下,趕緊把這事兒通知了繼母,王氏得到訊息,立刻炸了窩,嚷嚷著要去親見大尹,讓大尹早發救兵。黃娥左攔右攔遮擋不住,正在這時,時穿回來了。
黃娥最先聽到院門口傳來隱隱的低聲問候,這是一種黑僕的語言。黃娥很有當家主母的自覺性,前段日子她纏著時穿學會了幾句黑僕的簡單語句,那些話只是些簡單命令,用於指揮黑僕們。此時,門外的黑僕們問候完畢,還在繼續談論什麼,具體內容黃娥還不能完全聽懂,隱隱約約中,有一個字眼她聽懂了——槍。
這個外文單詞實際上說的是火槍,黃娥坐不住了,她趕緊跟繼母說:“王氏,你靜一靜,大郎回來了,有話你跟他說。”
“王氏!”這個稱呼是繼母最不願聽到的,實際上,王氏嫁入黃家時,黃娥母親林氏並未去世,因此在黃娥眼中對方也就是個妾,不過是在母親死後扶正的,所以她只稱呼繼母為“王氏”。
過去因為這個稱呼,黃娥跟繼母生了不少氣。王氏初來的時候,黃娥看在父親面上,想著茂哥不能有個庶子身份,所以對王氏稍稍容忍了一下。這段時間倆人關係稍稍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