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私鹽走私的事情,士兵知道不知?軍中大批人手喪身,天長日久,萬一下面鬧起來,這件事能否捂住?
第308章 地主家的私聊
一般來說,大多數理性思考的人,其行動軌跡都是可以推測的,不過,國朝大多數官員都不是理性思考的,這使得推測官員的行動成為國朝第一頭痛事。而最頭痛的是:在官本位的社會,歷史的走向基本上有官員決定,庶民都是個屁。
時穿雖然可以在多個歷史結局中,挑選最好的時空之軸選擇進入,但對於毫無理性的官員來說,結局如何根本不是他們考慮的,不負責任的他們只管率性而為,對後果絲毫不加考慮,這就使得理性的人無從選擇——因為任何一種結局都毫無理性,一點無法提前預測。
思考了一會漣水軍的行動,時穿決定放棄——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時穿滅了所有的挑釁者,線索全部掐斷了,也就根本不怕後續挑釁者了。俗話不是說了麼:真理總在大炮範圍內。大炮在手,真理我有,怕什麼跳樑小醜?
現在要做的是儘快整頓團練,派出人手搜尋四境,將附近所有的潛伏著全部拔出,漣水軍再想搗亂,只能從漣水派軍隊來,本鄉本土的地主武裝,就不信幹不過一個外鄉兵。
時穿想到這裡,抓起杯子舉到唇邊,慢慢的品嚐著杯中酒,這個時候,耳邊傳來街上衙役興奮的喊叫聲,以及彼此相互的攀比聲……哦,這是縣裡來的衙役,在崔莊事態平息若干天后,縣裡終於承認時穿“剿匪”的合法性,派出衙役來收割勝利果實。
崔莊的團練畢竟鄉里鄉親,雖然知道方舉人可能是教匪,他們與教匪廝殺起來或許毫不留情,但對於方家趙家倖存的親眷下不去手,所以,戰爭的最後是由時穿所屬黑僕來終結的,他們打了個快進快出,確認宅院內沒有男丁後悄然撤離,現在開始由衙役接手,正好承擔黑僕動手的後果。
按照縣上出的佈告:方家趙家涉事的男女都將流放,剩下的財物則由官府查抄,時穿沒給官府留下什麼大件,但對於衙役來說,數十年財富積累的方家趙家,隨便一個門環都是好東西,剛上手時衙役還有點顧忌,一旦有個人開頭搶上手,你私藏的財務多一點,我藏的少一點,不免起了爭鬥之心。
於是,隨後的行為就有點肆無忌憚了……
不過,這也是時穿有意縱容的結果。如今他聽到街上的喧囂,輕輕皺了下眉頭,吩咐:“傳告一聲,聲音小點,吵著我了。”
僕人們答應一聲,快步跑了出去,不一會兒,街上的鬧聲稍低,但依然沒有靜止。
崔小清長嘆一聲:“就這麼完了?”
稍停,崔小清繼續感慨:“據說,方家最早是從陝西一帶,當初他們為了躲避西夏戰火,而搬來海州,那個時候還沒有崔莊,直到海公子買下附近幾千畝土地,建了這座院子,莊子中首先來依附的就是方家。當時他們也在經商,不過做的不大,子弟多在城中打工,過著有一日每一日的生活。
海公子只把這片土地在手上留了一年,而後轉手賣給我父親,那個時候我隱約聽說,崔莊依附的人越來愈多起來,大約是那個時候,方家認了門南方親戚,說是他們方姓的南方遠支,而後在南方親戚的資助下,開始購買田地務農——現在想來,所謂南方親戚,這大約就是方舉人的家族吧。
唉,背井離鄉遷移的人都這樣,要麼在當地認親戚,要麼透過婚嫁與當地豪族結姻親,而後紮下腳跟。我那時還想著,這或許是方家落地生根的手段,沒什麼大不了,沒想到,這門親戚終歸是害了他們。“
時穿瞪大眼睛:“你這樣與人為善的心思,我在其他人身上也見過,可是,那個女子活得並不開心……嗯,我記得第二次來崔莊的時候,恰好遇見方家當家主母逼迫你出嫁,當時她是多麼驕橫,你若是稍稍軟弱一點,如今你也是方家後宅中的一具屍體,哪有在這裡傷春悲秋的心思。”
崔小清媚眼一翻時穿,輕笑著說:“哪裡呀,不是還有你嗎?那個時候我不嫁方家,不就是心中念著你嗎?”
時穿調侃:“感情那個時候,我已經被你盯上了?”
崔小清低低笑著,嬌嗔的瞪了時穿一眼,繼續細聲說:“方家趙家,剛搬來崔莊的時候,名聲並不顯赫,但漸漸地,他們每年都有搬遷來的族人,每年都透過各種手段購買周圍的土地,於是,方家逐漸成了這裡排行第二的大戶。
至於趙家的,原本是海州土生土長的,他們這一支是從沭陽縣趙氏分離出來的,那趙家在海州主要從商,對土地一向本不上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