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曾仕強,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以,先買先走,節省不少時間;萬一今天臨時不開門,也可以先去別家看看。�

奇怪的是,第三類選擇往往有效。因為有規定便有例外,何況早幾分鐘,又不妨礙別人,有什麼理由,非堅決拒絕不可?�

“請問部長先生,究竟有沒有關稅?”臺灣曾經出現這樣的個案,而且前後詢問過兩位“部長”,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

其中一位想了半天,回答:“沒有。”�想不到中國人什麼都相信,就是不相信沒有。沒有,才怪,還想騙人?這位“部長”就這樣不幸地下了臺。�

後面這一位“部長”,當他被問及有沒有關稅時,想起前面那一位因回答“沒有”而下臺,認為時代已經改變,大家比較喜歡透明化、檯面化、明確化,因此肯定地答覆:“有。”這一下引起相關人士的緊張,以至全力反擊,弄得這一位“部長”,也不得不下臺。如果這兩位“部長”,不要那麼西方化(現在稱為現代化),知道採用中國人所喜歡的第三類選擇,回答“多少”(閩南話叫做“加減”),相信很容易獲得大眾的認同,而順利過關。中國人寧願相信“程度上的差異”,也不能接受“有”或“沒有”這種極端的事實。�

請問西方人:“你要咖啡,還是紅茶?”答案不是“咖啡”,便是“紅茶”。�

偏偏中國人就不喜歡回答“咖啡”或“紅茶”,因為在沒有弄清楚“到底這裡的咖啡好呢,還是紅茶好”之前,最好採取第三類選擇,比較不會上當,因此回答:“隨便”或“都好”。不過這裡所說的“隨便”會有“不隨便”的意思,而“都好”也意指“好的就好”。聽的人千萬不要會錯意,以為真的隨便哪一種都好。因為結果我們常常發現說這一類話的人,最不隨便,也不一定真的都好。�

“你要不要?”�

“沒關係。”�

意思是“很有關係,只是現在不方便明說”,或者“如果你有誠意,就代替我決定,不要叫我為難”。�

“同意這麼辦嗎?還是不同意?”�

“還好。”意思是“叫我怎麼說呢”?�

第三類選擇,是中國人“明哲保身”的最佳表現。像喝咖啡或紅茶這一些瑣碎的事,吃一點虧可能沒有關係。像要不要的決定,往往一開口就招來很多麻煩,而同意不同意,更是後遺症一大堆,怎麼能夠不預先防備呢!�

保身哲學,將自己的安全列為第一優先。我們常常認為如此不好,是針對別人而說的:常常這樣實行,乃是顧及自己的安全。對人對己雙重標準,似乎也是基於保身的需要。如此一來,我們還有什麼話說呢?“再說吧!”�

有些人對明哲保身相當反感,認為那麼怕死,簡直毫無魄力可言。我們尊重這種不一樣的價值觀,但是不希望嘴巴如此批評,自己卻時刻不忘明哲保身。最合理的態度,應該是各人自主,不必苛求,因為選擇的結果,人人必須自作自受,用不著多費心。

第三章 管理的三大主軸引子

20世紀70年代以前,日本人不敢說日本式管理,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失敗,帶給日本人很大的挫折感,以致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雖然實際運用的,是一套和美國式管理很不相同的管理,仍然不敢明目張膽地指出那就是日本式管理。就算明確說出來,也不過換來人家的冷眼和笑話。�

日本經濟奇蹟震驚世界,大家好奇地探索日本人究竟是怎麼管理的。然而由於日本人中英文造詣比較深的,已經不太瞭解日本文化;而少數說得出所以然的,並沒有能力用英文把它表達出來;加上歐美人士迄今丟不掉白種人的優越感,雖然英文版本有關日本式管理的書籍已經不少,西方人能夠真正從中看出日本式管理奧妙的,畢竟不多。�

19世紀末期,美國興起一股反形而上思潮,重視管理科學而輕視管理哲學。偏偏日本人一直倡導管理哲學的重要性,將中國的管理哲學與西方的管理科學結合起來運用。美國人從管理科學的層面,看出日本式管理不過是美國式管理在日本本土化的結果。日本人當然不肯承認它的管理哲學來自中國,循著茶道、圍棋、柔道的舊路,只鼓吹日本式管理可以移植到全世界。�

日本人對歐美宣稱,東亞各國,正在學習她的管理方式,而且很有成效。以馬來西亞為例,她的向東學習(Look East),究竟是學習什麼人?恐怕只有馬來西亞少數高階人士明白。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一旦馬來西亞成為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對馬來文化有了堅強的信心之後,就會承認馬來西亞式管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魚崽崽今天也想養霸總

聞聲有無

隨身帶著ipad

絢爛冬季

殿下我只是你的護衛

蝴蝶的出走

男神,過氣不候

卷耳

六零小甜妻

修身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