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部分,姚文元傳,閻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還給報社附了一封信,說明自己是敬業中學高二學生,出於對姚文元的文章有不同的觀點,寫了一篇稿子,信末署上自己真名實姓。
真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把信和稿子一起投進了郵筒。
約摸過了四五天,班主任突然來找馬以鑫:“你給《文匯
。001。報》寫了稿子,是嗎?報社給學校來電話了,要你馬上去一下,有些地方要作些修改。“
萬萬想不到,《文匯報》居然會這麼快就有了迴音!他原以為,一個小小的中學生的來稿,也許會被扔進編輯部的廢紙簍。如今,竟要他去報社,且要作修改,這顯然意味著要發表他的稿子。
他平生還是頭一遭去《文匯報》社。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他當即去了。他不知道去那裡該找誰,因為打電話給學校的人沒有留姓名。當他來到圓明園路,跨進《文匯報》大門,說自己是敬業中學的學生,一個似乎早就等在那裡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說道:“跟我來!”
馬以鑫隨著他走進大樓,來到一間辦公室。馬以鑫注意到那門口掛著“總編輯辦公室”字樣的牌子,心中不由得一陣緊張。總編輯親自接見他這個中學生,看樣子對他的稿子破格重視!“
一進去,總編輯手中正拿著他那寫在活頁紙上的稿子,每一頁差不多都用紅鉛筆畫過許多道道。
總編輯詢問了馬以鑫怎麼會想起寫這樣一篇文章,是不是自己寫的,資料是怎麼查的。這時,馬以鑫壯起膽子,逐一作了答覆。從他那不假思索、流暢的答話中,可以清楚判定,此文確係他寫的,並沒有什麼人“輔導”。
總編輯談了對稿子的意見,說寫得太分散,要集中一些,要他抓緊時間修改,明天一早送來。
走出《文匯報》社,馬以鑫的情緒處於異常興奮之中。因為“明天一早就送來”,意味著《文匯報》會很快發表他的文章。如此重視,又如此急用,是他做夢也未曾想到的。
他揣著那一疊畫滿紅道的活頁紙回到家中,當晚便重寫了一稿。他把稿子刪短,壓縮。想到此文要公開見報,他把初稿中一些很尖銳的字句刪去了,改寫成一封讀者來信,說是一位中學生讀了姚文,提出如下意見云云。
第二天一大早,他把初稿留在家中,把修改稿送到報社,報社還未上班呢!
過了一個多星期——十一月三十日,上午,馬以鑫從學校的閱報欄裡看見《文匯報》以顯赫的地位刊出了他的文章,這是他一生中頭一回在報上發表文章、他的心情收緊了,急劇地跳著。他讀著報紙,才看了幾句,便傻眼了:怎麼,報上登的不是他的修改稿,而是他的初稿!
馬以鑫陷入了困惑:既然登他的初稿,又何苦要他作修改?他的初稿從報社取回之後,沒有寄出,報社從哪兒弄到了他的初稿?
天真爛漫的他,哪裡知道報社諱莫如深的內幕:
那是因為,馬以臺把意思領會錯了,在修改時反而抹去了那些鋒芒畢露的詞句(也是因為他修改時處處想及此文要公開見報,不象寫初稿時圖一洩為快)。
張春橋沒有用修改稿,指令仍用初稿——馬以鑫壓根兒不知道他的初稿曾用大字排印過。正因為這樣,這位幼稚的中學生會對報上登出他的初稿迷惑不解……
經過張春橋這位幕後導演的一番慘淡經營,費煞苦心,《文匯報》上終於出現了通欄標題:“關於《海瑞罷官》問題的討論——①===”。
通欄標題之下,刊登著“編者按”和署名馬捷的《也談〈海瑞罷官〉》一文。
“編者按”是經過張春橋和姚文元逐字逐句推敲,這才定下來的:
“編者按:姚文元同志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於十一月十日在本報第二版發表以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史學界、文藝界、出版界、教育界有的單位已進行了幾次討論,有的正在展開討論。對這篇文章,提出了各種贊成的、反對的或者懷疑的意見。許多同志來信把討論中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問題告訴了我們,要求在報紙上展開討論。我們非常歡迎這個建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經常教導我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革命的戰鬥的批評和反批評,是揭露矛盾,解決矛盾,發展科學、藝術,做好各項工作的好方法。我們發表姚文元同志的文章,正是為了開展百家爭鳴,透過辯論,把《海瑞罷官》這出戏和它提出的一系列原則問題弄清楚,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我們熱烈地歡迎廣大讀者繼續來稿來信,各抒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