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部分,20世紀的科學怪傑鮑林,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可在拐彎處形成適當數量的氫鍵。“我一下子忘記了自己正患著感冒,我實在是太興奮了,”他說。

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能夠很好地說明鮑林的隨機方法的特點:採用少數幾個起關鍵作用的限定性化學規則去構作合理的結構模式。然而,當鮑林意識到從他的模型所得出的X射線衍射圖形很可能與阿斯特貝里和其他人得出的圖形不相符時,他的興奮情緒減退了。自然界的角蛋白分子顯示出5。1埃的強反射,這一長度被認為是在鏈的軸向上兩個重複單元之間的距離——在螺旋結構中,就是鏈的兩個相鄰螺圈之間的距離。為了在螺旋模式中驗證這個可能的結果,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仔細地構作模型,但從他的簡略草圖似乎已可看出,他的螺旋模式將產生出不同的週期性間距。透過應用他自己提出的關於肽鍵和氫鍵的規則進行推算,鮑林發現:“我無法將我的結構伸長或壓縮。”

鮑林又回到了床上。他並沒有張揚自己塗抹的草圖,甚至沒有寫信告訴科裡。他只是把螺旋型構想存放起來,留待回到加州理工學院後作進一步探索。正如他所說,他所擁有的全部成果暫時“還只是一張紙片”。

龜兔賽跑

鮑林的骨竇炎持續了好幾個星期,當他攜家人到巴黎進行學術訪問時仍未痊癒,鮑林安置好住處後,隨即說服美國大使館的醫生給他配了一些青黴素,服用後炎症果然就很快消失了。愛娃和孩子們抓緊時間外出逛公園,參觀博物館和大教堂,到食品店購物,而鮑林則忙於參加法國科學界的各種社交活動。

在鮑林參加的一次科學研討會上,會議組織者專門留出一整天時間來討論、比較鮑林的分子價鍵理論和芝加哥大學馬利肯①的分子軌道理論的優缺點。這次討論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

①馬利肯(Robert Mulliken,1896—1986),美國化學家,物理學家,提出不同原子結合成分子時電子軌道行為的量子力學理論,獲1966年諾貝爾化學獎。

在人數日趨眾多的量子化學界內,人們把這兩種理論的爭論看得有點類似於馬丁·路德①教皇的挑戰。從同一本“聖經”即公認的量子力學原理出發,兩位科學家在近20年的時間裡對它的化學意義作了迥然不同的解釋。

①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德國人,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發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曾公佈《九十五條論綱》(1517),抨擊教廷發售贖罪卷,否定教皇權威,將聖經譯成德文。

從德國化學家海特勒和倫敦的電子交換思想匯出的鮑林理論認為,分子是不同原子的疊合體。原子與原子之間透過鍵聯結,而鍵是由定位於兩個原子核之間的若干個電子形成的。鍵的數目等於元素的價數,也就是元素的鍵容量,由此鮑林學派就被人們稱為價鍵學派或VB學派。從理論上說,將每個鍵的波函式疊加起來,就可計算出總的量子力學狀態。當然對計算結果還需根據每個健對相鄰鍵的作用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正。

在鮑林大力宣傳VB理論的近20年時間裡,馬利肯卻耐心研究自己的分子軌道(MO)理論,他堅信:分子並不是像VB理論鼓吹者所設想的那種情況。在馬利肯看來,分子並不是由不同的原子透過不同的鍵聯結起來的聚集體,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特有的性態只能從分子本身來加以解釋。他研究過分子吸收和發射光譜的現象,這方面的研究經歷使他相信不應把鍵接電子看作是固定在某個位置上的,而應看作分佈在整個表面上,這樣才能更好地解釋分子的性態。雖然這個理論對多數化學家來說不那麼直觀,但馬利肯經過20年的研究後堅信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馬利肯認為,分子應該是它們自身實際表現出來的那個樣子,而不是如19世紀的化學家所設想的它們應該具有的那種樣子。他借用美國女作家斯泰因①話來概括自己的觀點:“分子的定義是:分子就是分子。”

①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美國女作家,移居巴黎(1903),提倡先鋒派藝術,運用重複或片斷化、簡單化手法寫作,作品有小說《三個女人的一生》、《艾百斯·B·托克拉斯自傳》等。

在價鍵理論和分子軌道理論的爭論中,絕大多數化學家贊同和接受價鍵理論,出現這個結果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鮑林的才智和人格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鮑林懂得怎樣解釋他的價鍵理論使化學家樂於接受。原子透過不同的鍵每次一個地與其他原子聯接起來,這種情況可以在紙上用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