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部分,山窩裡的科技強國,紅色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性迴圈,只有更多的企業能走向自主研發創新,有更多的企業站在世界科技產品開發的上游,中國才能更好地以著高科技產品賺取的高附加值利潤去再研發更高科技的產品。”
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下兇器
8022工廠,只要是達到一定級別的人看到這個工廠的8字開頭就知道這是研究八所下屬的工廠。研究八所的研究主方向是海洋船舶類及海軍作戰武器類的研究所,從八字的編號上看就知道這個研究所的成立要晚於前面的其他七個研究所,這也是西南在佔領北海前才建立起的研究所。
陸軍和空軍的武器裝備要比海軍的武器裝備研製週期和效率要高的多,這主要是因為陸軍、空軍的武器大部分小、而且具有直觀性且技術成熟。一輛新型坦克的研發在整合整個西南工業廠的產品後很容易設計出來,無外乎先拿出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案,確定這種坦克的研發目標和使用目的,再依循著設計方案找到工廠生產出所需要的各種部件,最後將其組裝起來,再在各種環境條件下進行破壞性和磨損性及適用性的實驗,能透過三大項實驗就代表著這種新型坦克初步透過了稽核,然後再對其進行生產技術的稽核,一些太過於高尖限制產量的技術會適當的降低標準,而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也會專門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最後綜合生產技術要求、產量要求、再升級餘地要求、實用性要求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估,達到一個軍方、研製方、生產方等各方都認可接受的平衡點,這種坦克便可以落實批次生產出來。而如果僅僅是從設計到實驗樣品出來而不試用通用效能,西南甚至可以在一百天內完成樣車或者是樣機的研究工作。
29式坦克就是用著這種方式方法研製出來的,在經歷了半年的設計和樣車的出品,然後進行了一年多的各種實驗透過各方考驗於1930年開始裝備部隊,與這次更出風頭的新兄弟T…33式坦克相比,雖然T…29式坦克沒有那麼的搶眼和拉風,但任勞任怨、皮實、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有效可靠的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也讓部隊對其大讚不已,而且由於裝備時間久,維修單位也對其非常熟悉,再加上各種配件齊全富裕。很多被日軍損傷地坦克都能及時地修復重新投入戰鬥,有一輛T…29式坦克甚至前後一共被自殺攻擊的日軍炸傷了六次之多,但良好的後勤保障和充裕的配件使得坦克能一次次地再次開動起來繼續進行著復仇之旅。
但海軍的裝備就不像這樣簡單而又成熟快速的生產出來了。
相比陸軍和空軍地裝備小巧及可觀使用性,海軍先天的大塊頭就使得研究開發一種新裝備為之慎之又慎。從設計初始就必須對這種艦隻進行反覆的驗證和小型化的比例模型實驗,海軍的艦隻不像坦克和飛機,一種樣品可以生產出七、八個出來進行各種實驗。一艘驅逐艦或者是潛艇所要耗費的工時還有材料就遠超於這些坦克飛機的總和數十倍。而艦隻上的各種大型元件更不像陸軍空軍它們那樣有著眾多的可選性,例如坦克飛機地動力傳動機構不合格或者是成本太高可以很容易地尋找到另外的幾家甚至是十幾家工廠進行產品的挑選,而艦隻地大型傳動機構就已經限制住了艦隻在這方面的可選性,能生產出這樣大型構件,符合技術要求及材料強度的廠家用一支手的手指就能數得完。
總體來說,西南雖然在陸軍和空軍的武器裝備上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廠商作為產品供應商,但是對於海軍的大型船舶的生產卻仍缺乏和相對的落後,這也是那句“百年地海軍”中所指出的一個很多人忽視的產品供應問題。
大型船舶的傳動軸如果想更好、更久、更有效的使用當然首選經過萬噸水壓機錘鍊出來的鋼鐵,可西南僅僅就只有兩臺萬噸水壓機。能生產出船舶中大型柴油機的也僅有玉林柴油機廠和百色柴油機廠,而船體所需要的大型龍骨和符合強度要求的鋼材鋼板也只有百色和柳州地鋼鐵廠能生產,因此在攀枝花重型工業區完成投產之前。海軍艦隻的裝備消耗掉了西南大量的鋼鐵產量和拖滯住了陸軍空軍的建設速度。
因此海軍的裝備從成本、製造的時間週期、研製週期還有成型裝備都不像陸軍空軍升級換代的那麼快,從最初僅有不到三百噸的小型潛艇仿製開始,段國學便對海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傾斜扶持。
在初步吃透技術後段國學和研究八所地人在1926年大膽地開創性拿出QI型潛艇地設計方案和樣艇,這種排水量達到六百二十噸的潛艇雖然技術含量並不高,但卻是西南海軍建設史上地一個里程碑式的成績。它不僅證明西南掌握住了先進的船舶(潛艇)技術,同時也創造了屬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