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兵家吳起,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起最後幾句話讓張卓動起了心思,覺得吳起說的有道理;他想,我張卓同邸都尉是親家,苑民百姓無人不知,邸家公子該殺而不殺,苑民百姓自然就會想到是因為我張卓的庇護,召來非議是必然的,事情傳到京都,再傳到楚悼王耳朵裡,我張卓在楚悼王心目中的形象一準受到損害;沒有了好印象;什麼升遷;什麼前程;一切全完。接著他又想,我張卓已經為邸家向吳起求過情,盡了力,對邸家也完全可以交待,吳起決意要殺,就讓邸都尉把這殺子之恨記到吳起的身上。他不再堅持,道:
“在下聽憑吳大夫裁定。”
接下來,吳起又提出免去邸都尉官職,說其子不肖,其父不能辭其責,連自己的兒子都管教不好的人,又怎麼能在軍中帶兵?張卓無言以對,只好點頭同意。
邸都尉被革去官職,其子被斬首,在苑地引起極大震驚,不論城邑還是村寨,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無不讚嘆新郡守鐵面無私,光明正大;那些昔日倚仗權勢橫行無忌的不法之徒,看到有最大後臺的邸惡少都被砍了頭,一個個全都害了怕,再也不敢胡作非為;過去那些心存不同私念追隨張卓的軍中將佐和地方官吏們,誰也想不到邸都尉也被罷去了官職,驚詫之下無不憂慮,心想張卓連他的親家公都保不住,又怎麼能保得了我等?對張卓的依附之心隨之發生動搖。而吳起的威望則因為他的嚴明決斷、廉政無私,迅速樹立起來。
吳起抓住時機,接連做了三件事:一是整頓吏治,汰免不事之官,能者留庸者下,郡衙以及轄屬七縣,總計裁減吏、役近百人,並同時建立起對官吏的相應獎懲制度,根據官吏的功過,隨時進行擢升或黜免,從根本上改變了昔時人浮於事、辦事效率低下的局面,吏風為之一新;二是對居住於苑城坐享祖宗爵祿的後裔子孫登名造冊,分別世系次第或減或免世襲俸金。三十年前吳起在魯國的時候,因為籌措新軍資費曾經提出削減三代以上世襲子孫部分食祿,而現在對其則是全部削去,給予土地,使其自食其力,此舉雖然召來一些世襲子孫的不滿甚或憤恨,但為廣大百姓所稱道,極大地贏得了民心;三是對軍旅進行改革,吳起一向主張兵貴精而不貴多,經奏報楚悼王,凡父子都在軍中者,減其父,凡兄弟都在軍中者,減其兄,凡獨子以及年過四十歲者,皆歸其家。總計裁減兵員三分之一。如此一來,不僅大大減輕了國庫軍費開支,而且這些人回到故里從事勞作,還能為國家創造財富,既利國又利民。為了把北軍建造成一支攻無不克的強師勁旅,吳起採取他在魏國時候訓練“魏武卒”的方法對北軍進行超強度訓練。幾個月後,吳起用兵陳、蔡,一舉吞滅二國,使為楚之縣。曾三次被楚所滅又復其國的陳、蔡,從此消亡。與楚國北部邊境相接壤的秦、韓、鄭、宋諸國,得知吳起於楚為苑守,無不震悚喪膽、重足而立,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穩固了北部邊疆。
陳、蔡得以滅,北疆得以固,其功本屬吳起,但吳起在呈與楚悼王的奏疏裡沒有言及個人的功勞,更多的則是述說眾將、特別是張卓在攻取陳、蔡之戰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十幾年來,楚悼王一直把陳、蔡於他在位期間復立其國視為最大的恨事,今得報陳、蔡又被北軍一舉所滅,高興得笑逐顏開,立頒詔命嘉獎北軍將士,並擢升張卓為上將軍。
寧植對此思想不通,對吳起道:
“大夫不是不知道,這個張將軍一直對大夫貌合神離,不甘聽命於大夫,他是職在大夫之下才不得不從,可大夫上書奏報君王,卻對他極盡讚許之詞,讓他做上了上將軍,真叫人想不明白。”
吳起道:“不管張將軍是心甘情願還是不得不從,終究還是依我吳起之命而行事,吞陳滅蔡,張將軍身先士卒,功不可沒。賞與罰,需看一個人於國家之功、過,而不可雜有個人之恩怨親疏,唯如此,方能做到賞罰公正,將士悅服。”
三十年前,吳起與張卓分別身事於魯、齊之時,張卓曾助齊相田和幾次設計想謀害吳起,吳起都以人臣各為其主不予計較,十年前齊、魏大戰於襄陵,齊師敗績張卓被俘,吳起將其放歸,如今吳起來到苑城做郡守,張卓不但不念吳起不殺之恩,反倒認為吳起來苑阻礙了他的前程,在暗中進行排斥。而吳起對此不僅仍不同其計較,此次吞滅陳、蔡,還向楚悼王為他請功,讓他升為了上將軍。吳起之舉,不僅使廣大將士為他容止汪洋的恢廓襟懷嘆佩不已,也深深感動了張卓,他內疚於心,愧恨難當,雖然他沒有勇氣當面向吳起承認自己都做了些什麼對不住吳起的事情,但在暗裡還是下了決心,永不再和吳起作對。
張卓心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