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1章 進諫,大漢箭神,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汲黯是漢武帝時代的一個奇人。
如果按照後世的標準,汲黯是那種典型的情商無限接近負值的人。如果不是因為漢代的蔭子制度,他根本不可能進入官場,更不可能官居九卿。如果不是生在漢代,而是生在後世,且不說他的黃老學術背景,就說他這臭脾氣,就夠他死十回的。
漢代以犯顏直諫著名的大臣不少,但論起不給皇帝面子,汲黯無疑是第一個,就是他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漢武帝的真面目,留下了那句“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的名言。能和他並肩的,只有後漢那位當面說漢靈帝和漢桓帝是一路貨的楊琦。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漢武帝口中得到了社稷之臣的讚譽。
聽到天子將自己和汲黯相提並論,又看到主父偃及時的送上奉承,坐實天子的評價,梁嘯知道這一關算是過了,而自己也欠了主父偃一個大人情。若非主父偃這個精通縱橫術的老滑頭從中斡旋,這事不可能這麼解決。
但這件事還沒有結束,竇嬰還關在廷尉獄,劉德的自殺還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天子沒法向宗室交待。相對於這件事來說,梁嘯君前失禮只是少數人知道的事,影響不大。天子打個哈哈,梁嘯服個軟,這事就算過去了,說不定還能留下一個天子大度愛才的佳話。
宗室不會這麼好說話。他們固然不會像梁嘯這樣簡單粗暴,有什麼意見就闖宮撂挑子,但是心裡的不服更難處理。老大劉榮死於非命,老二劉德夾著尾巴做人,最後卻自殺在京城,慄姬所生的三個皇子都非正常死亡,百年之後,天子如何向先帝交待?
他可以用星象圖破除天命論,但是人死而有靈的信仰卻根深蒂固。即使是宣稱“天道有常”的荀子也沒有否定祖宗崇拜。逼死兄長,而且是一向恪守本分的兄長,這個惡名他背不起。當年漢文帝逼死劉長,就留下了“兄弟二人不相容”的童謠,最後不得不封劉長三子為王,留下了淮南王這個隱患。
若非如此,天子也不可能這麼輕易的放過樑嘯,他需要梁嘯再一次出奇制勝,幫他破解這個困局。
很自然的,天子提到了竇嬰的事。
“諸王在朝,只等諸將凱旋,舉行朝會大典,不料出了這樣的事,宗室猜疑,朝廷無以自明。”天子苦惱不已。“當年先帝曾說魏其侯不夠持重,不能委以重任,我不聽先帝之言,果然鬧出這等事來。伯鳴,如何收拾為好?”
梁嘯撓撓頭。果然社稷之臣不好當,這麻煩事立刻就上了身。可這件事他又不能躲,否則竇嬰必死無疑,天子明顯有拿竇嬰做替罪羊的意思。竇嬰如果死了,陳竇兩家就失去了一個主心骨,很難再找到一個有同樣影響力的人。
可是他又不能簡單地說竇嬰無罪。且不說竇嬰是導致劉德自殺的直接原因,天子抬出先帝對竇嬰的評價,他就不能等閒視之。主父偃、徐樂等人難道不知道竇嬰無罪,韓安國、鄭當時等人難道不知道竇嬰冤枉,可是他們為什麼不說?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癥結在天子。
劉德自殺,是被嚇死的。嚇死他的人不是竇嬰,而是天子。
“竇嬰究竟和河間王說了些什麼?”
天子擺擺手,主父偃會意,從袖中抽出一份奏疏,雙手遞給梁嘯。在背對著天子的那一刻,主父偃衝著梁嘯擠了擠眼睛。梁嘯不動聲色地點點頭,接過奏疏,仔細地看了起來。
他這是第一次直接瞭解竇嬰和劉德的談話內容。
劉德說得很仔細,竇嬰什麼時候來,說了些什麼,又是什麼時候走,每一條都寫得清清楚楚。說是奏疏,可是怎麼看都像是口供,好像受審的不是竇嬰,倒是他劉德。
看著奏疏,梁嘯感慨不已。這藩王做得真夠憋屈的,難怪會自殺。早死早超生,省得活受罪。
梁嘯放下奏疏,考慮了很久,嘆了一口氣:“黃泉之下,河間王若有幸遇到先帝,恐怕少不了要挨一頓揍。”
天子愣住了。他等了半天,預想了很多可能的答案,卻完全沒想到梁嘯會這麼說。
“你說……什麼?”
“臣是說,河間王這事做得不妥。”梁嘯抖了抖奏疏,放在案上。“就這麼點事,居然就自殺了,這心志也未免太軟弱了,一點不像先帝,倒有些像臨江閔王。說得也是,他們可不是一母所生麼。先帝廢臨江閔王,又不立他為太子,的確是英明之極。”
天子眼神一閃,聽出了一點意思,嘴角挑起會心的微笑。別的且不說,梁嘯至少是認為他做皇帝更靠譜。他給河間王下了一個軟弱的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