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李副廠長的反向用法
十二經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5章 李副廠長的反向用法,四合院:從晉升工程師開始,十二經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吳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請問這位同志,您以前是宮裡的御廚嗎?”
“啊?我,我,我……”
“您不用擔心,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了,您也肯定知道,不然您也不會來比賽了。”
“呃……是,我是大清朝最後一任御廚總管,我姓王,四九城有資歷的老廚子基本都認識我。”
“那您來比賽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是真看不慣八萃樓招牌太大,還是另有隱情呢?”
“呃,沒有隱情,就是看他的招牌太大,天底下能薈萃八大菜系的,只有宮裡的御廚,他們不配!”
“據說三位評委有兩位是您叫來的,那關於評審方面,您怎麼能保證公平呢?”
“哼,我堂堂御廚總管,還不屑於作弊,這個問題,記者同志您儘管放心,菜是服務員端上去的,我們雙方各出一人去聽結果,評委根本不知道哪道菜是誰做的。”
“那您有沒有考慮會敗呢,如果敗了,您不但要打雜三月還要鞠躬道歉,我們也會進行報道,你……”
“不要說了!我不會敗的!”
王御廚大手一揮,立即打斷了小吳不吉利的問話。
但小吳是個記者,該問的還是要問個清楚。
“請問王御廚,對方只有掌勺的馬華同志一人迎戰,您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要親自下手嗎?”
“看情況來,必要的時候我會出手,我雖然上歲數了,但閉著眼睛也能做菜,好了,請您觀戰就行,我們要開始了。”
小吳和助理立即退後,又看了看雙方立的字據,密切的記錄著現場的經過。
三道菜,雙方各做一次,就地取材。
跟當初林禎和傻柱比廚藝差不多,食材用同樣的,做法因人而異。
第一道菜,雙方一致決定用豆芽。
用最普通的綠豆芽,做出不可思議的味道。
這道菜由關冬青對陣馬華。
關冬青雖然佩服馬華做的蔣侍郎豆腐,但提起做豆芽來,他是一點也不怯場,主動請命打頭陣。
他做的這道菜叫玉針探海。
選豆芽一份晾乾水分放入盤中,再倒上高度酒頭。
邊上的婁曉娥問道:“當家的,他用高度酒泡,這不成了醉雞醉鴨一樣的醉豆芽了嗎?”
林禎道:“他用的是七十多度的酒頭,不是為了吃酒味,應該是為了把豆芽點著,最大的力度保證豆芽的脆。”
果然,關冬青將豬油燒熱烹出蔥薑蒜的香味,略撒鹽花,緊跟著淋上鮮蝦鮮貝蒸出的海鮮水。
趁著鍋中突然竄出的火舌,直接澆到豆芽上。
盤中的豆芽裡的高度白酒瞬間被點燃,一道玉針探海瞬間成菜,鮮香撲面而來。
婁曉娥笑道:“他這酒頭還有去腥的作用呢。”
“沒錯,用了海鮮水的鮮,還不要一點腥,確實是年青一代廚子才能想起的發明,要是另外兩位老者,估計得墨守成規了。”
另一邊馬華的豆芽也出鍋了。
馬華為了不給師父丟臉,穩紮穩打,做了師父曾經教給他的一道菜。
選一份豆芽晾乾,再用雞蛋、澱粉、蝦油、蝦粉和少許鹽調湖。
豆芽掛上雞蛋湖以後,過豬油炸了。
撈出控油後,配上青椒絲、雞絲、火腿絲、料酒、白糖和秋油,再用花打四門的手法爆炒。
出鍋後豆芽根根成型不斷,色香味俱全。
這道菜正是林禎穿越前在網上看到過的噶禮豆芽。
只不過自己又改進了一些。
原本的噶禮豆芽只掛了雞蛋湖,他加了蝦油、蝦粉。
而且爆炒的時候加了秋油,減少了原版表面看起來清澹的缺點。
兩道菜由服務員端上去,馬華、關冬青和記者小吳都跟著去聽結果。
劉玉華在邊上問道:“林禎,你不去看看?”
林禎笑道:“不去,勝負已經分出來了,嘿嘿,肯定會讓你們大跌眼鏡的。”
菜先端到了大領導所在的雅間。
關冬青玉針探海的火還沒滅呢。
為了防止做菜的人使眼色作弊,馬華跟關冬青約定,在門口聽點評,除了服務員外,誰也不準進雅間,記者小吳都不讓進。
大領導看了這兩樣菜,心裡挺稀罕的。
噶禮豆芽林禎還真沒給他做過,因此他沒有分出來哪個是馬華做的。
不過即便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