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晨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古典音樂之王[重生],莫晨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一座歌劇院,森珀歌劇院的演出廳佈局自然與其他的音樂廳略有不同。

歐洲正常的交響音樂廳一般都習慣將樂團演出的舞臺佈置在觀眾席的中央,採取環繞式的佈局。這樣可以讓聲音擁有更好的傳播效果,儘量讓全場每一個觀眾都能欣賞到最動聽的音樂。

但如果是歌劇,那自然要以劇目表演為主。

因此在歌劇院中,交響樂團的演出位置一般要低於舞臺一米甚至是1.5米的高度,這樣讓觀眾們能將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舞臺上的演員身上。

出色的交響樂團習慣於將自己隱藏在一場歌劇之後,用精彩絕倫的交響音樂讓在場所有的觀眾們震撼讚美,使得觀眾沉迷於歌劇中無法自拔,並在演出結束才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而德累斯頓交響樂團,很明顯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存在。

《魔笛》是莫扎特短暫的35年生命中,最後一年寫下的歌劇。這幕華麗唯美的歌劇講述了一個童話般夢幻的故事:

年輕勇敢的埃及王子被巨蛇追趕,幸得夜後的宮女所救。夜後將自己女兒的照片展示給王子觀看,並給了王子一支魔笛,要求他從可惡的惡魔手中救出自己的女兒。但是事實上,惡魔的真實身份是光明領袖,夜後因為嫉妒才希望王子殺害“惡魔”。

在故事的最後,總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就像莫扎特期望自己困窘悲慘的人生可以得到轉機一樣,王子識破夜後的陰謀,與美麗的公主結為夫婦,《魔笛》也迎來了完美幸福的大結局。

故事總是美好的,而現實是殘酷的,這場《魔笛》作為莫扎特一生最偉大的歌劇,給他帶來了無盡的榮耀,卻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但是在維也納的時候,蘭斯大師卻曾經說過,他希望戚暮“成為莫扎特,而不是貝多芬”。

因為即使是年紀輕輕就被生活和病痛所折磨,莫扎特的音樂也永遠擁有著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善良能夠打敗邪惡。

而如今,舞臺上正在演出的正是《魔笛》第一幕第二曲《我是一個快樂的捕鳥人》。

舞臺上是穿著豔麗的男高音,吟唱著歡快動人的曲調。而在舞臺下方,交響樂團輕快悠揚的聲音輕輕地在演出廳裡迴盪。

戚暮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這麼慶幸,在歌劇中,交響樂團的位置不是那麼顯眼。

在戚暮剛從舞臺兩側走入臺前的時候,他便感覺到一股炙熱的視線緊緊地粘在自己身上。那視線實在是太過焦灼,讓戚暮的喉嚨都有些乾澀起來,他一點都不敢抬頭看向對方。

因為他知道——

那個人是誰。

法勒大師這次是額外將戚暮加入樂團的,因此在對外的宣傳海報和宣傳冊上並沒有印下戚暮的名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在今夜來到森珀歌劇院的觀眾中,除了法勒大師比較熟悉的幾位老朋友外,再也沒有人知道戚暮這個人的存在。

那麼……能用這樣的目光盯著他的,還能是誰?

好不容易躲開那道視線坐進了第一小提琴組裡,在叢叢的人頭中,戚暮總算是沒有感覺到那彷彿要將自己燃燒的目光了。他鬆了口氣,不過多久,歌劇便正式開場了。

一旦進入演奏,戚暮的世界裡便只剩下了樂團的聲音和站在指揮台上的指揮家。

今晚戚暮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樂團成員進行演奏,其實以他的水平,就算是擔任德交的首席也是頗有資格的。可是當他真正參與到這場歌劇中時,戚暮才猛然意識到:一個為歌劇伴奏的交響樂團,到底與其他樂團有什麼樣的不同。

為了配合演員,交響樂團要讓自己隱藏在黑暗裡,讓觀眾忘記他們的存在,卻又享受著他們的音樂。

這是戚暮第一次沒有被舞臺聚集起來的燈光照射著,他隱藏著黑暗裡,恍然間覺得自己彷彿與這臺歌劇融為一體了。他可以隨意地表演著自己的音樂,和樂團一起主宰著舞臺上的喜怒哀樂。

當男低音開始悲鳴的時候,大提琴在輕輕地嗚咽;當女高音憤怒的咆哮時,小提琴與管樂器組奏響轟鳴。

再怎樣華麗的技巧都可以在這樣的黑暗中展現出來,甚至在某個高音的時候,戚暮果斷地放棄了e弦上的中音部分,直接在d弦上將整首曲子都演奏完整。

一段連續的旋律一旦跨越了兩根琴絃,就算轉弓再快、手指動得再迅速,都始終會產生一點極小的空隙。

但是高音e弦和中低音d弦之間還隔了一根a弦,所以如果想將e弦上的高音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