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82章 隴右節度大使人選,步步驚唐,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息後,一顆心頓時涼了半截,表面上看,皇帝是因為哥舒翰求情,被哥舒翰的節義所感動,所以赦免了王忠嗣死罪,但李林甫心裡清楚,實際上並不如表面上這麼簡單。
皇帝實際上對廢掉太子的事是心存猶豫的,所謂的“被哥舒翰感動”不過是皇帝玩的一種權術,這樣有幾個好處。第一,可以減輕自身的壓力,把矛頭引開;第二,可以讓哥舒翰欠下一份人情,今後皇帝但有所命,哥舒翰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第三,可以給朝野一個皇帝善於納諫的形象;第四,這是一出很好的忠義題材宣傳戲。
“為何如此?為何如此!”意識到自己再次功敗垂成的李林甫,仰首蒼天,悵然若失。同時心裡十分不甘。
經過這件事,李林甫更加相信公孫謹的話,必須給皇帝一個更好的選擇。
大唐自立國以來,從不來是長子繼位,在一場場殘酷的宮廷鬥爭中,最後往拄是能者上位。
比如當年的秦王李世民,雖不是嫡長子,但因戰功赫赫,深浮人望,最後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必然會導致玄武門之變這樣的事情發生。
李林甫覺得,現在看來也只有扶起另一個“秦王李世民”,才是對付李亨的最佳方案了。
縱觀所有皇子皇孫中,因為從小過著奢華的生活,多數都太嬌氣了。只有李昂這個“野生品種”才具備成為“秦王”的潛質。
為了儘快達到這個目的,第二天,李林甫立即發動手下的官員,上表奏請晉升李昂為隴右節度大使兼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
上表的官員多了,李隆基只得召李林甫、****烈等宰相去詢問意見。為此事,李隆基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在內殿紫宸殿接見了幾個宰輔大臣。,
眾人一落坐,李隆基就說道:“朝中有不少大臣進奏,認為李昂常能出奇制勝,戰功著著,威震吐蕃,應提拔為隴右節度大使兼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對此,諸位宰相以為如何?”
其他人都知道李林甫的意思,於是有的人不出聲,有的人贊同由李昂出任隴右節度大使。
最後,李隆基問李林甫道:“右相,你以為如何啊?”
李林甫知道李隆基屬意讓哥舒翰接任隴右大任一職,他於是沉吟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目前有兩個人比較適合接任隴右節度大使一職。其一,哥舒翰。其二,李昂。
這兩人在隴右近幾場與吐蕃的戰爭中,表現得都很出色,為我大唐奪回了石堡,奪回了黃河九曲之地,可謂是我大唐兩顆璀璨的將星。
從年齡閱歷上看,李昂不足二十歲,而哥舒翰四十多歲,似乎比較老成持重,由哥舒翰出任節度大使似乎也更適合一些。
不過臣細細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事不能光看表面,一個人否老成持重,與年齡實際沒有多大的關係,而在於他經歷什麼樣的磨礪?
對比一下,哥舒翰年近十四之時,還終日在市井青樓間花天酒地,無所是事,只有其父死後這幾年,才定下心從軍。
李昂則不同,從小沒了雙親,由其師帶著四處飄零,有時甚至要靠乞討為生,從小就嚐遍了人間冷暖,承受了生活苦難的磨礪。或許,正因為如此,在臣看來,李昂有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和穩重。”
李隆基見過李昂,感覺李昂確實有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李林甫提到這一點,不禁引起了他的共鳴,忍不住點了點頭。
李林甫接著說道:“如果論戰功,乍看哥舒翰與李昂差不多,但其實不可同日而語,哥舒翰率軍收復黃河九曲之地,實際上是石堡大捷的成果。
因為石堡大捷,所以吐谷渾被懾服,因為有吐谷渾倒戈,所以哥舒翰才能輕易收復黃河九曲。實際上,這是李昂種樹在前,哥舒翰摘果在後。
李昂破伏俟城,擒莽布支,迫使達扎路恭五萬大軍扔下大量輜重匆匆撤退。李昂戰合川守捉,射殺了吐蕃王子,殲敵無數,教前來劫掠的吐蕃人馬有來無回。
李昂奇襲石堡,更是在我五萬大軍敗退之時,突然以五百精騎扭轉乾坤,改變了整場石堡戰役的結局,甚至是說改變了我大唐與吐蕃兩國的國運。因此,若論功勞,哥舒翰的功勞實不足與李昂相提並論……….”
********************************
ps:求訂閱!求打賞!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